9334.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昌平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2 浏览数:296

一、单选题

1.

2019年,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展现了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研究良渚古城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史书记载B.考古发掘C.学术论著D.神话传说

2.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为《秦朝形势图》,它可以用来学习秦朝的 (  )

①社会风俗   ②疆域四至   ③周边民族关系   ④地方行政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此评论(  )

A.肯定了武帝的文化功绩B.描述了西汉经济的恢复C.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称赞了武帝的开拓疆域

4.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出现了 诗圣 书圣 画圣 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有 (  )
①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官僚政治逐渐成熟提供了人才基础   ③程朱理学提供了思想源泉   ④民族交融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6.

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国家统一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D.寒门子弟人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度有关

7.

史书对某时期的制度记载为: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 。此时期是(  )

A.西周B.西汉C.北宋D.清朝

8.

明太祖朱元璋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分封制B.设立中朝C.废除宰相D.置军机处

9.

雍正以后,形成了以军机处辅佐皇帝办理机要大政,以内阁协助皇帝处理例行庶务的政治体制。军机大臣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由此可知,军机处(  )

A.掌握军事决策权B.与内阁同为宰辅机构C.统领地方官员D.尊崇皇命上传下达

10.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有 (  )
①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②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

著作

作者

著作内容

《海国图志》

魏源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康輶纪行》

姚莹

介绍英法历史,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

《瀛寰志略》

徐继畬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A.开始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B.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C.引发了道光皇帝的强烈关注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2.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 成功之处 在于(  )

A.粉碎了列强的瓜分狂潮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3.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积极应对民族危机。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洋务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14.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  )
①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②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③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0年土地改革的开展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_

16.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此时期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C.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7.

下图为刻在黑色玄武岩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岩柱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部是法典内容,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租佃、商业、婚姻、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由此可知(  )

A.两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B.西亚居民信仰国王汉谟拉比C.《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比较广泛D.《汉谟拉比法典》是最早的法典

18.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其基本特征是 (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城市自治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   ④中央集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

中古时期被誉为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把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等先后传入欧洲的是(  )

A.俄罗斯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日本人

20.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率、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这部作品反映出的思想是(  )

A.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C.提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21.

有著作中写道: 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该著作所写的 这场革命 是(  )

A.英国 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统一

22.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中出现的新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B.蒸汽机C.火车D.飞机

23.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虽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已不再能适应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要求消灭私有制,代之以与它相适应的公有制。此观点 (  )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验证了剩余价值学说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④体现了唯物史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

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表明(  )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25.

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历史笔记。笔记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2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推动了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B.促使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C.肃清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D.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6.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提出: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当时俄国百姓的愿望是(  )

A.获得 和平、面包和土地 B.践行 十四点原则 C.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 D.推行 农业集体化

2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 杜鲁门主义 演说全文、《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照片、《古巴导弹危机》漫画等资料,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D.两极格局的崩溃

28.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  )
①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建立 福利国家 制度   ③ 中间阶层 的人数减少   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非洲年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个独立浪潮的发生(  )

A.促成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B.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宣告非洲全境的民族独立D.导致非洲迅速实现工业化

30.

20世纪末,欧洲联盟成立,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追求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性

二、材料阅读

31.

变革与奋斗(20分)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影响。(6分)
南宋以后,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完全奠定。江淮、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区粮食一年亩产可达二至三石。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棉花柳植盛行于闽、广地区,系叶帅植遍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乔蚕和种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两浙和川蜀地区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从事 收丝放贷 机户赊账 等业务的包买商也遍布江西、两浙、四川等地。南宋时,广东雷州半岛和广南西路发展成棉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3)党的会议体现了党的奋斗历程。请从以上会址中任选一个撰写解说词。(6分)要求:写清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1978年9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4)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谈谈你对材料中邓小平的话的认识。(4分)

32.

交流与共赢(20分)

(1)分别指出以上两图中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扩张的方式,简述古代文明扩张的影响。(6分)
(1516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越。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18世纪中叶,他们巳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材料中描述的“(1516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 的事件是什么?列举材料中所提到的 交流 的内容。(4分)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4分)

时间

世界大事

199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

1999

二十集团组成

200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2009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

叙利亚内战发生

2017

人类命运共同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4)请从 当今世界时代潮流 的角度对上表进行解读。(6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