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
王室以姬姓宗族关系的远近为标准,来确认诸侯的“中国”身份,“中国”指的是以周王室为核心的“诸夏”侯国及其活动区域。
|
春秋
|
孔子主张夷夏可以互通互变,夷狄可进为中国,中国亦可退为夷狄。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札。
|
秦汉
|
秦的统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多民族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方面走向统一。汉武帝将儒学确立为大一统王朝的正统意识,中央官学不仅让精英知识分子皆奉儒家思想为正朔,还通过士人群体的交往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和大一统意识的形成。
|
隋唐
|
国家疆域辽阔,“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郡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绝城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的壮观景象。
|
辽宋金元
|
辽朝认同中华,自称“北朝”,称宋为“南朝”。金接受汉文化,以中华正统自居。金海陵王完颜亮明确表示“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以为正统”,试图统一全国。元朝统治者以“中金元国”自居,“时天下晏然,国富民足,远夷有古未通中国者皆朝贡请吏。”
|
明清
|
康雍乾时期。“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大一统进程中不断强化。
|
近代
|
1931年以后,“中华民族”之称谓得到全国各民族的认同,史学家傅斯年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这是信念,也是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