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2.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4 浏览数:183

一、单选题

1.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2.

图1为波斯帝国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铭文大意是: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图1

A.该铭文是二手史料B.帝国实行君主专制C.对外战争削弱国力D.国王注重法律教化

3.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 平民的传记 ,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 新社会集团 是指(  )

A.封建贵族B.资产阶级C.中间阶层D.市民阶层

4.

图2是某同学所做西欧社会8至18世纪某领域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该领域可能是(  )

A.神权B.议会立法权C.王权D.城市自治权

5.

从十六世纪起,大量的外国银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漳州一带,品种多达近百种,主要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墨西哥、日本、法属印度支那等国的货币。据此可知(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B.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C.中外经济联系日渐加强D.中外贸易不均衡现象突出

6.

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一时期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人传播病原体B.自然气候急剧变化C.当地轻视疫病治理D.土著居民饮食习惯

7.

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应属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反映了(  )

A.东亚商业格局的变化B.英荷殖民争霸的兴起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D.新旧殖民国家的斗争

8.

某一时期,欧洲建筑的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中的主题。这一变化发生于(  )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法国大革命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9.

启蒙运动时期, 中国热 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中国热 的出现表明(  )

A.中外交流开始触及文化领域B.中国是启蒙思想的源头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D.中国历史文化领先西方

10.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评价(法国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这一评价(  )

A.肯定了革命摧毁封建制度的彻底性B.看到了革命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性C.全面客观解读了革命的历史地位D.突破了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11.

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求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始于(  )

A.16世纪B.19世纪中期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中期

12.

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802

第一部《工厂法》

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等

1848

《公共卫生保障法》

地方当局确保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排水、供水系统

1890

《工人阶级住房法》

鼓励地方政府改善工薪阶层居住条件和革园路

表1中的社会立法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工人阶级的斗争C.启蒙思想的倡导D.政府职能的转变

13.

图3反映了 (  )

A.妇女社会地位提高B.女性政治权利扩大C.男女平等最终实现D.人们文化素养提高

14.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下列实践了这一主张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俄国二月革命D.巴黎公社

15.

表2西方列强侵略非洲

时间

历程

15世纪

开始侵入

19世纪中叶以前

19世纪中叶以后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放弃奴隶贸易,转而全面的殖民入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据表2可知(  )

A.资本主义发展加剧海外殖民B.列强瓜分非洲进程迅速C.非洲沿海地区经济最为发达D.列强相互勾结瓜分非洲

16.

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发生于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印度独立C.伊朗立宪革命D.苏丹大起义

17.

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 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 。他意在强调(  )

A.国联的进步性B.国联维护了世界和平C.历史的曲折性D.战后人们的和平愿望

18.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19.

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直接……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为此,苏俄实行了(  )

A.农业集体化B.第一个五年计划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

图4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该作品旨在(  )

图4

A.赞扬女子的劳动热情B.彰显工业化建设的成就C.宣扬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D.肯定和维护农业集体化

21.

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这反映了拉美地区(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B.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失败

22.

1929年,桑地诺在给胡佛的公开信中提到: 美国银行每向我国输出一千美元,尼加拉瓜就有一个人送命;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姐妹和我们的妻儿子女就要沉浸在悲伤的泪水之中。 他批评的是美国推行的(  )

A.金元外交B.大棒政策C.门罗主义D.冷战思维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局部战争 开始于(  )

A.七七事变B.意大利入侵C.九一八事变D.德国闪击波兰

24.

图5为某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该图反映的是(  )

图5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美苏的斗争与合作D.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25.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 万隆精神 。这次会议(  )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26.

1946年,印度海军起义。英国首相艾德里对内阁成员讲: 把过去的公式用于(印度)目前形势是没有用处的,1946年的气温不是1920年、1930年 。这表明(  )

A.英国要改变对印度的统治政策B.印度自然气候变化C.英国要放弃在印度的殖民利益D.印度已经获得独立

27.

图6、图7、图8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非洲殖民帝国瓦解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D.非洲独立意识觉醒

28.

二战后,美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却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甚至威逼打压他国,大打贸易战。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经济优势减弱B.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C.全球化向纵深D.南北经济的差距拉大

29.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全球化推动信息共享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D.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30.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这一宣言(  )

A.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说明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完全解决D.标志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

二、材料阅读

31.

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成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国人的商业活动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分析材料二中商业活动对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表3 14—20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序号

时间

历史事件

1353

薄伽丘《十日谈》创作完成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62

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

1789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848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

1868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71

巴黎公社政权成立

1876

贝尔试用世界第一台电话

19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写出序号,拟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12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33.

某学习小组围绕战搜集了以下资料,并展开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

材料二

表4欧洲列强军费军备情况表

国家

19041914年军费增长比例

31%

27%

40%

16%

21%

25%

1914年常备军人数万人

754%

754

767

150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材料四
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

——1904年英法协约

划定波斯(今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地区为中立地带,对英俄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并承允英国代管阿富汗的外交。

——1907年俄英协定

(1)材料一、二为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哪些视角?(2分)
(2)材料三、四能否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有所缓解?为什么?(5分)
(3)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新的视角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至少两个)(2分)
(4)在研究历史事件原因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4分)

34.

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1)根据情境一,在C处填写一项相应内容,并说明理由。(8分)

学习情境二 微观探究一二战后美国内外政策

国际货布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美国是重要发起国,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护黄金与美元的基本固定汇率,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  1958年,美苏隔街坦克对峙,造成第二次柏林危机。

3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对25万黑人和白人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希望美国人能在平等和友爱中生活。

(2)根据情境二,谈谈你对二战后美国内外政策的认识。(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