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5.2020—2021学年度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2 浏览数:200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全国划分为20多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总督之外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大流士一世此举旨在(  )

A.加强君主集权B.完善国家官僚体系C.完善监察体系D.适应不同地区风俗

2.

《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3.

16世纪初, 浮动园地 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阿兹特克人还平均每年从附庸国征集到玉米1400万磅,豆类和苋菜各800万磅,棉外套200万件,而这些附庸国则具有较强的自主权。由此可见,阿兹特克人(  )

A.以农业为其重要的经济来源B.修建了完善的交通系统C.建立了组织严密的庞大帝国D.开创了玉米种植的先河

4.

新航路开辟之后,旧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畜出现在新大陆,由于缺少天敌以及条件适宜,草场的自然生长根本赶不上这些牲畜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玉米在中国传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因肆意种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改变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状态B.造成了世界人口的衰减C.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D.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5.

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万千克。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物则上涨了5倍。伴随着西班牙的贵金属流向整个西欧、西欧的物价随之上涨。西欧的价格波动(  )

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B.导致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D.引发西班牙对外殖民扩张

6.

虽然在来自权威和常识的反对下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却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因而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其评论的是(  )

A.但丁的《神曲》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C.哥白尼的 日心说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7.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俗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国王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据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剥夺了君主的行政权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C.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D.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

8.

伏尔泰认为,承认有一位上帝辅助惩罚人世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恶倒也是有益于人群的事,但是虚伪的神明观念与现存的罗马教廷带来的狂热与宗教迫害确实造成过累累冤案。该主张(  )

A.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B.助推伏尔泰成为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C.为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D.体现了资产阶级摆脱宗教束缚的主张

9.

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方自由资本主义的目标是高效率、高利润的现代化大生产,这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奴隶既是劳动力又是私有财产,很难成为自由劳动力。由此可见,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

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B.领土的拓展问题C.黑人的社会地位问题D.农民的土地问题

10.

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C.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1.

表1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部分)

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工业就业人口比重

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

1770

55%

11%

34%

1841

20%

43%

37%

1877

14%

55%

31%

由上表可知,工业革命(  )

A.推动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B.使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使服务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D.提升了商业资产阶级实力

12.

1871 年3月,巴黎公社委员外出执行公务,需解决交通问题。巴黎市政厅原有一些专供政府要员们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委员认为乘坐这样的马车执行公务脱离群众,便在公社会议上取消了豪华轿式马车。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力图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代表了人民的利益C.旨在争取农民对工人革命的支持D.注重缓解经济困难

13.

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非洲的战略位置日益重要B.有效占领 原则的确立C.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14.

巴西从1822年宣布独立到1889年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再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制的演变,以漫长而不间断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缓慢而持续的政治进步。这表明(  )

A.巴西民主化道路具有渐进性B.巴西国内葡萄牙殖民势力强大C.巴西政治体制变革较为混乱D.巴西独立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于男性参加战争,为女性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图1、图2为一战期间的部分英国女工。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C.改变了工厂的经营方式D.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

16.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二条规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由此可见,国际联盟(  )

A.成为英法操纵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以法律形式确立 大国一致 原则C.顺应了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D.对侵略行为能起到行之有效的制约

17.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拒绝进行土地改革。最后,这些政策使得在工人和农民中产生一种共识,即他们的问题只能由苏维埃来解决。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

A.列宁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革命的指导思想B.逐步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C.需要进一步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民众生活艰难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 新变化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1932年,萨尔瓦多很多地方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1934一1935年,巴西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总人数高达150万人。据此可知,拉美 新变化 (  )

A.以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B.开始走上探索本国现代化的道路C.深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D.致力于反抗美国殖民者的军事侵略

19.

1932年1月,美国宣布对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采取 不承认主义 的原则。后又声称 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州合法条约权利;不拟过问日本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惟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之权利 。美国的做法(  )

A.践行了罗斯福的外交政策B.维护了《九国公约》原则C.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D.使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

20.

表2 德国纳粹党在德国参与选举的数据统计(部分)

获得议会席位

获得选票数万张

占票数的比例

1924

14

90.8

2.9%

1928

12

81

2.6%

1930

107

64.7

20.5%

1932

230

1379.9

44.3%

据上表可知 (  )

A.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在德国开始甚嚣尘上B.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C.经济危机为纳粹党攫取政权提供了契机D.纳粹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政权

21.

图3为苏联1941年的宣传海报《工人们!你们正与红军并肩为祖国争取胜利!》

该海报意在说明(  )

A.苏联实现工业化迫在眉睫B.工业生产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巨大C.苏德战场出现了重要转折D.苏德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主战场

22.

图4图5图6三幅图片组合,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中(  )

A.局部的热战愈演愈烈B.苏美争夺中间地带C.大国缓和与对抗并存D.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3.

仔细观察图7图8。其意在说明, 福利国家 政策(  )

A.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B.是引发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C.加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D.开创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24.

就中小公司和大公司中的中小部门的经理而言,他们受雇于企业的出资者,又凭知识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获得了远高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他们有着舒适的居住环境,手中还有着少量的公司股票。这些 经理 属于(  )

A.无产阶级B.企业所有者C.资产阶级D.中间阶层

25.

20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政府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法国此举(  )

A.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加强B.侧重于缓和收入与分配的不平等C.有助于缓解经济 滞胀 D.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6.

表3 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情况(年平均增长%)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社会总产值

65

74

42

工业总产值

86

75

44

农业总产值

22

39

17

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增长说明(  )

A.新经济政策得到了逐步恢复B.苏联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新经济体制 改革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得到了纠正

27.

1945—1999年,世界上有122个国家独立。1994年帕劳共和国独立,联合国的托管任务光成。截至2011年年底,联合国已经包括193个国家和两个观察员国家,70亿人口中约有130万人生活在殖民统治下。这说明(  )

A.世界殖民体系已走向崩溃B.联合国维护和平的任务基本实现C.发展中国家政治作用凸显D.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

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旧金山和北京的人们都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法国人关闭小酒馆,选择了便捷时尚的汉堡、麦当劳。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在上演。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使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C.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D.导致社会信息化的弊端显现

29.

2017年,全球最贫困人口38亿人(占全球人口的一半)的财富额才能同全球最有钱的42位富豪相当,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的鸿沟创历史新高,大约为38亿人比26人,这说明(  )

A.当今世界主题发生根本变化B.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不足C.世界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挫折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崛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宪章运动。列宁称其为世界上 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面对英国工人斗争高涨的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到欧洲大陆去招募外国工人,以此破坏工人的罢工斗争。严酷现实教育了英国无产阶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对宪章运动左翼领袖哈尼、琼斯等给予很多热情帮助,并通过他们去影响群众。英国宪章运动左派领袖和工联领袖们还先后在伦敦发起 国际委员会 国际协会 等国际性工人组织,促进了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来往和交流。1863年,波兰民族起义爆发后,英国工人阶级专门成立了波兰独立全国同盟,多次集会、游行,支援波兰人民的解放斗争。

——摘编自符文洋《英国工人运动与第一国际》

材料二
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还在19世纪末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一时期,俄国成为欧洲革命者政治避难以及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列宁在190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3月,俄国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这时起,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伟大的国际力量。俄国劳动者在其领导下,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

——摘编自西多洛夫《略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人阶级对国际工人运动作出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俄国的原因。(8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确立和维护其霸权。二战后,美国则更多地采取 借力 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为号令,并凭借各项实力,在整个西方世界极力推广其价值原则。美国政府凭借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战略推行的得力助手。

——摘编自徐珍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其主要内容包含: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国家得以自卫。除此之外,还包含 五大力量中心说 ,即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在尼克松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缓和苏美关系,协调与盟国的关系。

——摘编自王杏芳、金正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没有大象那么大,没有狮子那样强壮,没有羚羊那么迅速,也没有像臭鼬、豪猪或乌龟这些动物的保护手段。然而今天,我们人类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动物,这主要是因为只有我们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满足我们的需求——使环境来适应我们这个种群,而不是相反,像其他动物那样去适应环境。以至于有些科学家期盼着一种乌托邦式的未来,威利斯·哈曼宣称: 我看到,随着人们创造了可选择的发展、可选择的经济、新型的企业家、新型的社会、在整个地球上发生着各种惊人的、创造性的事情。新的社会的各部分正在建成。……我对将要发生的一切充满信心。 与这些期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在国际上广为流传的一些畅销书籍的令人沮丧的书名,例如《世界的末日》《未来的终结》《历史的终结》等。当然,对人类前景的忧虑不仅局限在书店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 人类历史的发展 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