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02

一、单选题

1.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下列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B.两地手工业技艺已非常成熟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2.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 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 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3.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 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 令民尽知之 ,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

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B.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4.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东汉时,光武帝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朝廷虽设三公,但并无实权,只是给那些有资望的大臣享受名义上的尊荣。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控外戚干政B.确保决策独断C.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中书权力

5.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5)孝文帝推行 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 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改革措施全面易行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北魏实现北方统一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6.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 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7.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7)唐朝政事堂为政府最高机构,凡皇帝命令需经政事堂群相会议正式通过方可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政事堂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则被认为违法。这表明(  )

A.古代政治制度日益成熟B.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C.分权与制衡体制的形成D.宰相擅权现象越发严重

8.

(2021· 辽宁师大附中、丹东二中、抚顺二中等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4)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B.中外文化互相借鉴C.西方文明领先世界D.文化交流内容广泛

9.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史载 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 。这一现象发生于(  )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0.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0)据《元史》记载∶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 有人称行省为 外廷 政府 外宰相 。这表明元代行省(  )

A.职能不断发生转变B.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C.代表中央分驭各地D.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

11.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下表反映了宋朝部分年份的财政收入情况。据此可知,宋代(  )

时间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

2162

30%

4911

70%

A.农民的负担减轻B.民营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C.商品经济的活跃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2.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2)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 修齐治平 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

13.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 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这段话赞誉(  )

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

14.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4) 清朝前期,……的创设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又能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文中省略的是(  )

A.锦衣卫B.军机处C.内阁制度D.奏折制度

15.

下表为1400—1820年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基本概况表(部分)

年份

人口

百万

粮食产量

千吨

耕地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

斤/公顷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对该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精耕细作 传统农业持续发展B.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耕地面积扩大源于版图的变化D.技术进步是产量提高的基础

二、开放性试题

16.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6)阅读材料: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 孔子何以成为圣人
《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 圣人 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 固天纵之将圣 ,所谓 天纵之将圣 ,实即 人纵之将圣
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オ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
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孔子成圣 这一历史现象。

17.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北魏时期鲜卑墓葬出土文物图


参照人物服等图片信息,按时序排列三幅图片,并说明理由。

18.

(20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

省份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总计

32

11

32

24

4

18

12

44

20

29

4

7

237

20

11

25

20

2

17

14

302

56

402

44

21

5

 1643

提取表中的信息,并对宋代的变化加以说明。

19.

自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有些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别

中文姓名

著作或译作

意大利

利玛窦

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德国

汤若望

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

比利时

南怀仁

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比利时

柏应理

译《大学》《中庸》《论语》

葡萄牙

谢务禄

著《中国通史》等

法国

马若瑟

著《汉语札记》,译元曲《赵氏孤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 澳门是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 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