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569

一、选择题

1.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写道: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2.

2021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汇聚了五大洲歌舞特色,不同肤色的人共同续写丝路锦绣。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下图 ①处的政权建立者是 (  )

A.司马迁B.司马懿C.司马炎D.司马睿

4.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B.兵民合一C.重文轻武D.外重内轻

5.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D.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6.

下图再现了某个朝代上朝的历史情景。图中的皇帝是 (  )

A.唐太宗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

7.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 ,其中对 逆转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B.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D.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

8.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洋务派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开启近代化进程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

下图是120年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景。以此条约为界,列强侵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变化说明 (  )

A.列强由经济侵略转为政治侵略B.中国领土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C.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列强进入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

10.

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 材料中的 此举 (  )

A.结束了君主的专制统治B.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C.宣传了维新救亡的思想D.点燃了农村革命的星星之火

11.

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取得的成果是 (  )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B.中国共产党诞生C.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D.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2.

学习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学生对国民政府的抗日态度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抗日—答应抗日—消极抗日—积极抗日B.消极抗日—不抗日—答应抗日—积极抗日C.不抗日—答应抗日—积极抗日—消极抗日D.不抗日—消极抗日—答应抗日—积极抗日

13.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14.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材料中的第三次 革命 (  )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5.

一年一度的 两会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两会 的召开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段主要任务是走向社会主义制度B.②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③段出现 大跃进 的错误D.④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17.

《联合早报》指出: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其中, 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是指(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加入WTOC.提出 一带一路 战略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对于这三者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都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19.

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A.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0.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颁布于(  )

21.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欧洲第一次 人心改变 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2.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点的是(  )

A.都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矛盾B.都被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C.都对美日进行不同程度的制裁D.都实现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3.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使农业迅速发展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4.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 对抗状态 (  )

A.开始于马歇尔计划B.正式形成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武装冲突D.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25.

2020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该书指出,中国军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16名中国官兵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说明(  )

A.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B.当今世界的地区冲突有所缓和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机构

二、材料题

26.

秦汉、隋唐、元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出现了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先后出现过3次公认度最高的 盛世 ,即西汉初盛世,唐初盛世,以及 康雍乾 的清朝盛世。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不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中提到的 西汉初盛世 唐初盛世 分别指什么。指出 秦朝、隋朝和元朝开创性 的政治制度。(5分)
材料二
(2)左图中A处是哪一个国家?写出唐朝与B处国家友好交往的事例。以上事例反映出唐时期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国 ,隋唐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3) 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说明 第二帝国 在经济上出现了什么新现象?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 第一帝国 相比 第三帝国 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3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3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2分)

27.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变制·寻路】
材料一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傅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材料中的 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 分别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 改良运动 夭折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建立的 共和 受哪一个国家的影响最大?(4分)
【思想·明路】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分)
【星火·指路】
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3)写出材料中 武装暴动 的事件名称。毛泽东 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 创造性 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4分)
【求是·领路】
材料四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 富国强民的道路 是指什么道路?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 根本转型 ?(3分)
【坚持·特路】
材料五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之 ,……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

——习近平《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5)综合上述内容及材料五,你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何认识?(2分)

28.

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它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 童年 、 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在此先后颁布了 《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 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 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 发展,并以……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材料中 和母邦兵戎相见 指什么事件?美国的 革命性进展 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3分)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史兹·墨菲《亚洲史》

(2)由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出现了哪两种 截然不同 的结果?(3分)
材料三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3)材料三中的 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 分别指什么事件?这三次改革与材料二中日本的改革在实质上有什么不同?(5分)
材料四  在战争年代,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 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中 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 的原因是什么?该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最终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由图片写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所建立组织的名称。(4分)
(5)综合以上探究,概括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