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837

一、单选题

1.

2021年 考古中国 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

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齐平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D.文化之间互动交流

2.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图可知(  )

A.民俗文化发展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B.文人画的创作关注农本思想C.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斗牛活动产生D.中原地区盛行崇尚娱乐之风

3.

杨念群在《科举废止百年后的省思》一文指出,科举制度在创设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而是一种官僚人才的选拔机制,……随着其内涵和体制的不断完善,科举制又增加了多重功能,如官僚与士绅身份在中央政府、地方中层机构和基层乡村组织等不同空间层次中的合理配置,官僚与士绅人才上下有序的不断流动,士绅阶层在乡村治理中的代议作用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发展B.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科举制具有选拔、考核官员的功能D.科举制具有了代议制的雏形

4.

学者陈锡祺、桑兵认为: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国的巨大成就。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

A.太平天国在推翻清王朝中起了决定作用B.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C.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的目标、任务相同D.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起了主力军作用

5.

下表是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国家财政税收统计表,由此推知,当时(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万两

77%

969万两

23%

4250万两

100%

1885

3071万两

40%

3923万两

51%

714万两

9%

7708万两

100%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工业税收占据了主要地位D.国家的税收政策日益完备

6.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 尽管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它显然和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及维新派的 托古改制 截然不同,毫不容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纲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本。 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对西学的学习程度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任务C.领导者的阶级属性D.各阶段救亡图存的策略

7.

下图是1951年发行的《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宣传工厂加班加点多生产,社会各界多捐献。该画(  )

A.体现国民经济恢复后人们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国内积极生产争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展现人们为新生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热情D.鼓舞人民积极投身于三大改造的革命事业

8.

1956年11月毛泽东约见黄炎培等人谈话时说: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他还说: 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 。毛泽东称之为 新经济政策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承认了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B.社会主义企业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要C.反思苏联模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9.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 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三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文革左倾错误思想还左右着国家的决策B.说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成为当务之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得到中央肯定D.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不成熟

10.

2014年设立的丝路基金秉承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的理念,致力于 一带一路 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与境内外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合作。这表明我国(  )

A.积极参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积极开展以 一带一路 为核心的多边外交
C.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D.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

西班牙是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并从毛织业中获利。当英、法保护民族工商业时,它仍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最终失去了霸主地位。这表明(  )

A.西班牙过度依赖海外殖民地支持B.国际分工对西班牙的发展不利C.早期经济全球化破坏性更为严重D.工业的发展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12.

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天赋人权 思想和 三权分立 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 首相民主 ,美国总统被称为 皇帝般的总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民主制度仍遵循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B.行政权的扩张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C.首相民主 反映英国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D.皇帝般的总统 指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13.

1801年美国联邦党人控制国会通过了《1801年司法法》,身为联邦党人的总统在离任前匆匆任命了一批联邦党人法官,这种做法遭到新当权的民主共和党人反对。后者一上台就宣布《1801年司法法》无效,同时宣布恢复《1789年司法法》。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政党政治决定着美国的司法建设B.代议制民主政治有待完善C.三权制衡的政治体制还没有确立D.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

14.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

A.积极准备支持日内瓦会议召开B.干涉友好国家的政治与外交C.推行遏制苏联的 冷战 政策D.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5.

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 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 。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多极化格局对美苏形成制约C.美苏意识到世界大战的危害D.冷战符合美苏两国共同利益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已,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先秦到汉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仲舒要维护怎样的现实政治秩序?(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唐代到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13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创造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句,如下表:

打倒列强,除军阀

党内合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遵义会议

全民族抗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三大改造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至少选取三个时期的词句,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广东十三行……是清代朝贡贸易体制的一个纽带。……鸦片战争后,广东十三行独揽外国贸易的制度终于被强制性地做了变迁,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的第五款规定: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额归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隋福民《清代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制度演化》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时空发展

材料三
    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 松绑发展 的问题,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 借力发展 的问题,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 转轨发展 的问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变化,该变化给晚清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阐述三次历史性突破分别解决什么问题。(3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和科学的概括。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实乃多对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呈现为六个方面。

1

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东升西降东西矛盾由过去的西强东弱、西主东从转向如今的东西平视,这堪称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国际体系主导权南升北降南北矛盾由过去的北强南弱、北主南从转向南北对等

3

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升国,这堪称近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

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动能新旧转换、新陈代谢

5

中西互动趋于平起平坐中西矛盾与力量对比由过去的西强中弱西攻中守转向如今的中西互有攻守,这堪称一百年和近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6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与美国单边主义共同作用,令全球治理供给严重不足,治理赤字明显增大,供求矛盾凸显。

——摘编自陈向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哪?》

材料二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直接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据官方统计,201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北美自贸协定已岌岌可危,而新关税措施很可能是压倒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民日报社论《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哪些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面对国际变局作出怎样的改变?(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