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45

一、单选题

1.

《礼记》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其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氏族公社时期B.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C.夏朝建立初期D.王权与神权结合时期

2.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 国人 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表明当时(  )

A.君主依靠社会舆论决策B.宗法分封制度开始解体C.平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D.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

3.

表1

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上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B.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C.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D.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

4.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叔孙通为刘邦制定了皇帝执位的礼仪。公元前200年首次朝会,按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进行,刘邦前呼后拥而出,群臣震恐肃敬,不敢仰视,更不敢喧哗。刘邦很高兴,说今天我才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这反映出,叔孙通制定礼仪的出发点是(  )

A.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B.稳固封建等级秩序C.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D.加强中枢机构权力

5.

据《元史》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据此可知,元代(  )

A.疆域面积和治理超越了前代B.专设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C.行政制度发展出现质的飞跃D.奠定了中国辽阔版图的基础

6.

在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城邦,一般各城邦都有贵族会议、公民大会等政权机构,如斯巴达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政治制度;雅典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这反映出,希腊城邦当时(  )

A.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B.形式上带有原始民主的遗风C.寡头政治与贵族政治并存D.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治权力

7.

古代罗马国家以广场、会场、竞技场、剧院、神庙、祭坛、通衢大道等公共空间为舞台,以民众为观众,以政治家为演员,以服饰、仪仗、坐席等级、游行队列的秩序、凯旋式、纪念碑和公共建筑物的碑铭记事等为展示权威。这反映出古代罗马国家(  )

A.政治活动带有公共性B.尚未实现政治认同C.平民与贵族和谐相处D.共和制度遭到破坏

8.

《大宪章》第13条规定: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俱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

A.顺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B.兼顾了国王和教会的利益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确认了议会具有征税权力

9.

1776年,潘恩发表了《常识》,依据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说批判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君主的世袭制度,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劣行和政体;指出独立不但会给北美人民带来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潘恩的《常识》(  )

A.标志着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B.奠定了美国政治的基本框架C.坚定了北美人民实现独立的信念D.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10.

17世纪初,英国平民院的议员约300人,由各郡的地主及各市的市民选举产生,任期不定。英王如果认为平民院使他感到满意就使之继续任职,若认为平民院不如其心意,便对平民院施以高压,或干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据主导地位B.国王和国会存在严重矛盾C.议会完全丧失了对国王的监督权D.议会失去中下层群众支持

11.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由此可见,国民党的训政(  )

A.实践了孙中山民主共和理念B.以确立国民党独裁统治为目标C.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实践D.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12.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他意在强调(  )

A.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

13.

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 悬法于众 ,坚持 刑赏予夺,秉持公道 ,使得 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这反映了两者(  )

A.成就霸业的理想B.依法立信的思想C.富国强兵的理念D.救亡图存的信念

14.

春秋时期,秦、齐等国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在思想领域,尚贤择能的观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诸侯争霸的需要B.王室衰微的冲击C.世官制度的瓦解D.军功爵制的发展

15.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文官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文官制度(  )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中叶,亚述的国王们对外进行多次战争,使两河流域、叙利亚、黎巴嫩等地人民处于深重的苦难之中。亚述统治者采用了最野蛮而残酷的暴力手段。他们攻占城市以后,通常将城市夷为平地,将人民杀死、烧死以至用尖桩刺死然后成列地立于地上。对投降的城市,则大量勒索各种财物。他们把自己的这些 武功 用文字写在年代记里,用图形刻在石碑上。亚述国王的年代记里从来没有如何治理国家的记载,连篇累牍的都是征服、叛变、征服,他们的作为不是破坏就是毁灭。武王伐纣,周公东征,都进行过战争。但是,周不以破坏性的征服与掠夺为目的,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武装殖民与分封以及建设一套政治的和伦理的体系上。试以《尚书·周书》与当时亚述国王的年代记对读,人们立即可以发现,两者的立国精神简直判若云泥。周建立了一套以王室为首的方国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宗法制度,形成了敬天保民思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述帝国与周朝的异同。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英国 光荣革命 因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而受人称赞,似是英伦保守渐进政治风格之明证。但细究起来,却能发现此革命之所以能够温和进行,乃是由于它本来就没有那么 革命 。多数研究没有注意到,光荣革命其实就是英荷两国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联合进行的一项冒险事业,其目的就是通过将尼德兰的制度要素引入英国,以近乎公司合并的方式把英国改造成一个更适合于商业和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天堂。革命使商业和金融巨头获得了出席议会的权力,商人资本与地主贵族在政治上实现了联合。

——摘编自范勇鹏《你看到的美国,只是一家公司,还在长成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阐释英国 光荣革命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 投牒自举 (《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 取士不问家世 (《通志·氏族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阶段划分

改革起步阶段

(19801988

曲折探索阶段(19881995

科技创新阶段(19952012

制度创新阶段(20122018

全面善治阶段(2018年至今

国际环境

中美关系改善

社会主义受挫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中美贸易战

国家战略

实行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

全面小康

深圳定位

经济特区

探索现代化

转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引擎

先行示范区

深圳举措

金融、价格、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施工建设体制、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外贸管理体制、企业产权体制,特区立法权、政府机构与管理制度改革

国企改制、行政分立;大部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

人才改革、营商环境建设、间政放权

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经过40年的探索,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破解了社会主义无法发展经济的历史悖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通过深圳的窗口作用,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明和变革形象,也向港澳台展示了国家发展的吸引力。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从经济增长到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到社会治理,再到全面善治,深圳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之治的发展逻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倪星、郑崇明、原超《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深圳改革开放的一个阶段进行阐释。(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