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善组织规定对
“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
”要优先给予救济,对
“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
”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 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
“有养而无教
”,并认识
“重教
”的积极意义。晚淸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
“兴养立教
”。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
“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
”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 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