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云南省昆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304

一、单选题

1.

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 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 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元谋人门齿化石的出土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D.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2.

西汉诸侯国相是受中央任命而又隶属于王国的高层官员。他们在高祖时辅佐诸侯王国建立政权,文景时期偏重执掌王国兵权,宣帝后则以地方郡守职能管辖王国。这反映了(  )

A.诸侯国相权力逐渐缩小B.中央对诸侯王国控制加强C.诸侯王国问题日益严重D.诸侯国相转变为割据势力

3.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百姓举家逃亡以规避赋税。在此背景之下,唐朝政府实行了(  )

A.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

4.

唐至五代间, 二十四孝 一词正式出现于佛教宣传品《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之中。随着佛教宣传, 二十四孝 在宋元时期广泛普及开来。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释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

5.

后周世宗平定淮南后,立即疏浚运河。北宋每年通过运河输往汴京漕运米六百万石,有时甚至达八百万石。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A.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6.

嘉庆十四年,一份奏折将军机处抬写(注:抬写指的是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书写),这种谦恭通常只严格用于皇帝及其祖先,故受到了皇帝的斥责。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军机处(  )

A.地位有所提高B.独立性不断增强C.严重威胁皇权D.与皇帝关系紧张

7.

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 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一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 这反映作者意在(  )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

8.

1925年,云南革新社提出: 本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一切压迫民众的恶势力。 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国民革命影响日益增强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9.

1944年12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有非以共党主政则不能抗战之谬见,因之无论军事外交在华人员,在言论宣传上与物质行动上,皆一致协助共匪,以推倒我国民政府为其惟一目的。 据此可知,当时(  )

A.敌后抗战得到国际认可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C.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D.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

10.

图1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1919年B.1926年C.1937年D.1945年

11.

1953—1957年,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中,轻工业由64.5%下降到55%,重工业由35.5%上升到45%,1957年农轻重三大产业比重为40.1:29.6:30.3。材料说明该时期(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改善产业结构C.工业结构日趋畸形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12.

1981年,陈云在高层会议上谈到: 我们是10亿人口,一年一共多少钱,每年能给工人农民多少,国家建设多少,要有一个通盘的筹划,合理的分配,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这反映了当时中央(  )

A.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放缓了经济建设的速度C.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改革D.试图通过开放引进外资

13.

考古发现,在乌鲁克古城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神庙文书中,出现了最高女祭司、商人首领、首席法官、指挥官和预言家等词汇。由此可知,当时(  )

A.文字开始形成B.已经存在公共权力C.农业经济发达D.宗教仪式程序严格

14.

10—13世纪,西欧新建了140多个城镇,其中一半是集市中心,另一半则建在乡村。由此可知,西欧(  )

A.庄园经济已经彻底解体B.工业技术较发达C.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基本实现城市化

15.

1406年,教会学者斯卡尔贝利亚翻译了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理学》,该书出版后十分畅销。15世纪中后期《地理学》出了7个版本,16世纪出了32个版本。这一现象反映欧洲(  )

A.罗马教会加速转型B.文艺复兴达到高潮C.印刷技术快速发展D.对外联系不断加强

16.

15世纪以前,西欧修女普遍相信 独身是基督徒的理想生活 。16世纪开始,修女们则跨出修道院走进婚姻殿堂,16世纪末,修道院在很多国家消失。这主要得益于(  )

A.宗教改革的开展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D.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17.

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 血液净化 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印混血人种社会地位最低B.拉丁美洲教育水平比欧洲低C.墨西哥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D.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

18.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罢工,提出 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 ;1834年他们发动起义,提出 不共和,毋宁死 。这一变化反映里昂工人(  )

A.革命斗争处于自发阶段B.斗争的目标发生了变化C.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D.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

1765年英国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用于纺纱的珍妮机,1784年工人科特偶然发明了冶铁的搅炼法,1785年徒工出身的瓦特改良蒸汽机用于棉纺织生产。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扩大B.实现了机器取代手工生产C.来自于生产经验的总结D.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20.

                                                                 
表1  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

月份

1

2

3

4

5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

218%

365%

141%

141%

122%

根据表1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

A.土地改革B.余粮收集制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21.

1941年,德国和日本分别向苏联与美国发起进攻,把二战推向顶峰。随后,美、英、苏、中等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据此可知,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

A.旨在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B.得益于意识形态一致性C.致力于应对法西斯的侵略D.消除了国际社会的分歧

22.

1947年,美国国会同意总统杜鲁门援助一切 自由民族 抵抗外来压迫,遏制东方 极权政权 的提案,随后拨款落实该提案的是(  )

A.杜鲁门主义B.成立北约C.马歇尔计划D.成立华约

23.

                                             
表2  1990—1994年欧美国家主要工业部门就业人员变动情况

工业部门

金属加工

机械

汽车

化工

半导体

电子

就业人员增减比例(%)

-33

-18

-35

-8

+34

+42

导致表2就业人员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进程加快B.阶级结构变化C.科学技术进步D.宏观调控加强

24.

1973年世界最富国与最穷国的收入比例为44:1,1998年这一比例为74:1;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从1987年的12亿增长到了2000年的15亿。这表明(  )

A.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D.世界现代化进程加快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 中国热 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
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 新儒家 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 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友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 棉花,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 全球商品 ,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 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 。到1830年,全美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成为 全球商品 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3中国近代部分组织创建概况

组织名称

建立时间

主要创建者

主张

强学会

18958

康有为、梁启超

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为中国自强而立。

同盟会

19058

孙中山、黄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永久黄实业团体

19147

范旭东、侯德榜

相信科学,实业救国,发展化学工业,为社会服务。

中国共产党

19217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212

宋庆龄、蔡元培、鲁迅

争取人民权利,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抵抗日本侵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1

李济深、宋庆龄

坚持新三民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平。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同组织提出了不同救国主张。请任选一个组织,简析其成立的背景。(要求:明确列出组织名称,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