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11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1094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有商一代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迎来了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中国特别是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乐器和兵器,很少有农具,也很少见人物或动植物的青铜形象。这反映了(  )

A.甲兵不起而王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2.

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先秦诸子之学时,指出某家 舍周而法夏 。他指的是(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3.

下图为中国某一古都的平面复原示意图,仔细阅读并判断,该图示意的是(  )

A.西周镐京B.秦咸阳C.东汉洛阳D.明清北京

4.

尚书、中书原为皇帝左右卑职,侍中亦不过是护驾负玺之侍从,由于接近天子,权势日隆,演变到隋唐成为政府最高官员。然权力分而为三:发号施令,严行审查,负责执行。三省无异于皇帝的智囊团,而智囊团的遴选黜陟,并无客观标准。这反映了(  )

A.中枢权力由内及外转移B.私人关系决定官员选拔
C.近代三权分立古已有之D.与 外朝 相对应的 中朝 出现

5.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义》中说: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科考场所),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与其所述最相符的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B.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

直隶是指中央政府对有着重要地理位置或特殊作用的区域采取的直接管理方式,即 直接隶属 之意。 直隶 一词始于宋代,历史上有不同称谓,在元代称作(  )

A.直道 B.州部 C.内廷 D.腹里

7.

有学者认为,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 中寓 中有 ,故明清文化宜以 袭常与新变 概括。从思想角度看,明清之际的 新变 表现在(  )

A.否定孔孟儒学B.冲破 天朝上国 观念束缚C.主张民本思想D.批判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

8.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指出: 这一条关系重大。以后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就是根据这个条约早已盘踞在平津铁路沿线的 中国驻屯军 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

9.

民国纪元的头十年, 海关为划一时刻起见,尝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沿海各关通用之时。称之曰海岸时,实即第八区之标准时。其时区范围未经规定,但内地如京奉、京汉、津浦等线路,以及长江一带,均采用之。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推行标准时B.时间观念更新是交通进步前提C.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标准时推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10.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回忆: 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虽然,这时候我对中国革命还不可能立即得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新见解,但是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作为个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先进知识分子对 中国向何处去 历史课题的探索B.十月革命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量
C.马克思主义逐步由学术思想向中国革命理论指南转变D.五四运动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11.

下图所示为一幅1936年的漫画,与此漫画反映的场景相关的是(  )

A.国民党第十九路军B.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

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报道说: 民众心中,只知有苏维埃、瑞金、莫斯科、列宁、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兰州、北平、南京等名词。某县长曾在合水以东召集民众训话,数次申传,到者寥寥。而苏维埃召集开会,则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立刻齐集百里以内之民众。 这反映了(  )

A.革命统一战线基础牢固B.革命根据地广获人民支持C.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前线D.解放区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

13.

新中国初期,中央确定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的方针: 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并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 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 。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4.

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邓小平先后11次召集负责人谈话,反复对一份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提出意见, 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 。这份文件是(  )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5.

1985年五六月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重大转变,即把军队工作立足于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真正转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B.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C.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D.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6.

黑格尔说: 在战争中毁掉一座城市并不意味着一个城邦的灭亡。只有当神庙特别是城邦守护神的神庙被夷为平地时,城邦的公民才会有真正亡国的切肤之痛。 下列神庙中,供奉雅典城邦守护神的是(  )

A.帕特农神庙B.万神殿C.宙斯神庙D.阿波罗神庙

17.

一位画家说: 如果说我没有为自己的共和国战斗的话,那么我至少要用画笔来为她效力。 于是他以红、白、蓝三色为主色,创作了名画《1830年7月28日》,该画作又名(  )

A.《日出·印象》B.《向日葵》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自由引导人民》

18.

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成功铺设是人类建设跨大洋的洲际通信网络的开始。此后,越来越多的海底电缆把五大洲完全连接起来,人类社会也因此快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成功铺设是在(  )

A.17世纪四五十年代B.18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五六十年代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9.

1919年6月,《德意志报》鼓吹: 德意志民族!不要忘记这件事!1871年在这个地方,德意志帝国无限荣耀地诞生。然而今天,德国的荣耀正在被葬送。不要忘记它! 文中提及的 这个地方 是(  )

A.万国宫B.纽伦堡C.雅尔塔D.凡尔赛宫

20.

列宁指出: 内战使我们把什么事都耽误了。现在,我们百废待兴,一切都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通过给予外国人以经营工商业特许权的制度,来加速这一发展过程。 对此 制度 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②表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③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采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

下图所示漫画中,罗斯福向人们诠释新政,他宣称: 这是渐变,而不是革命。 画中的一棵大树结满了丰硕果实,都是新政措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听众是民间资源保护队B.果实 包括《公平劳动标准法》C.揭示了新政是生产关系局部调整D.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22.

下图为二战后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图中加粗曲线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箭头所示为进攻方向。这次军事行动(  )

A.攻克柏林B.代号 霸王行动 C.围歼西线德军主力D.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23.

1947年3月,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妄称 现在世界局势有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而且冲突相当激烈,大有酿成又一次战争浩劫的可能 ,认为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 动机就是要加强民主世界的力量,来扑灭可能引起世界大战的火星 。该社论评论的是(  )

A.丘吉尔 铁幕 演说B.杜鲁门国情咨文C.欧洲经济援助计划D.美国《租借法》

24.

一位国家领导人在1969年写的《希望回忆录》中谈及本国经济: 计划关系全局,规定目标,安排轻重缓急的次序……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因此,我所要做的事情是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采取过去从来没有的突出形式,使它具有 义不容辞 的性质。 这位领导人最可能是(  )

A.斯大林B.撒切尔夫人C.戴高乐D.阿登纳

25.

有史学家写道: 房先生、贾先生大作中的史料,我绝大多数都看过,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异;尤其是与房先生差别甚大,几乎用同样的史料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不管我与房先生、贾先生有多大分歧,这种学术上的直面相对却是我所喜欢的……而史林高手们果能新入,也必将绽放绚烂之花。历史学家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而是使人触摸到历史的真实。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历史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B.广泛的学术讨论能达成学术共识C.运用一手史料能够复原历史真实D.史家的个人因素会影响史料研读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探究 新中国 一词的渊源和早期话语,应追溯 中国 的历史涵义。 中国 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 宅兹中国 (见下图),这里的 中国 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元明以来, 中国 作为国家名称正式使用,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称 中国 。正如康有为所言: 中国向用朝号,乃以易姓改物,对于前代耳,若其对外交邻,自古皆称中国。
材料二
成为康有为救亡图存的基本思路,他对进化思想的认可和倡导,助长了他的求新热情,这是他最早提出建立 新中国 的思想根源之一。 新中国 一词即在进化论和维新思想共同推动下得到传播和使用,建立 新中国 的呼声高涨。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整理

(1)写出材料一图中文字的字体,根据材料一指出 中国 涵义的变化。结合康熙时期的外交史实,说明康有为的观点。(5分)
(2)例举三位维新派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建立 新中国 呼声高涨的原因。(5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75年宪法的制定是资产阶级各集团之间妥协的产物,妥协的结果使宪法具有残缺、矛盾、可变通的特点。宪法规定: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在法国政治派别斗争格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种貌似不稳定的灵活变通性却成了宪法的护身符,成为保证制度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因素。

——摘自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第三共和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复兴源于大革命的共和传统,以此来塑造和广泛传播自己的一整套共和文化,进而达到在意识形态层面稳固共和政体的目的。确定国歌和国庆日,是这一形塑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事例。痛失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法国人无疑需要这样一支饱含力量、召唤胜利的爱国歌曲来凝聚民族认同。同样,国庆日中盛大的阅兵式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当法国从19世纪跨入20世纪时,在绝大多数法国人的心目中,共和国仍仿佛是最好的或最可以接受的制度。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1875年宪法主要是哪两个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 简述宪法规定的总统与议会的关系。(5分)
(2)写出材料二中 爱国歌曲 名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政体 稳固 的原因。(5分)

28.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被赋予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指出: 俄人坚拒伊犁,我军万难远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即无战守之方。俄窥西陲,英未必不垂涎滇、蜀,但自开煤铁矿与火车路,则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否则日蹙之势也。 闻此议者,鲜不咋舌。

——据《李文忠公全集》整理

材料二
对铁路的争论直到醇亲王奕譞等官员的上奏才一锤定音。奏折指出: 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自经前岁战事(指中法战争战败——引者注),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 官办铁路的建议终获首肯,铁路国策既定。甲午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人的观念,全国各地人民谋求保护路权,抵制帝国主义的肆意攫夺。战后十余年铁路建设呈现高潮,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京张铁路。

——摘编自周妤《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实施》等

材料三
面对 不借助国外技术难以修成 的讥讽,詹天佑发出了 中国之事应办自国人 的响亮声音。京张铁路见证了近代屈辱历史,是自立自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具有文化遗产的一般属性。2018年京张铁路被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是最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铁路之一。

——据陈建周等《基于整体性的京张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整理

返观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致耳。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诸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拾级而登,终达峰极。……惟事必豫(预)谋,通盘筹算,临时方免张皇失措之弊。……工程学子,固皆以发扬国人技术,增进国家利益为目的,各宜同心协力,不容有所歧视。

——摘自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认为 开铁路 的好处。结合所学,简述 伊犁 问题最终如何解决?(5分)
(2)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二中奕譞上奏的年份。据此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原因。(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假如京张铁路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请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阐述申报理由。②《敬告青年工学家》被誉为 教育名篇垂青史,金玉良言启后人 ,概括詹天佑对后学提出的殷切期望。(5分)

29.

殖民主义是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5—18世纪,在思想意识上,人的自由、人的独立、人的尊严成为大多数欧洲人的共识。在现实中,农奴制在西欧大多数地区已经解体。但同时期,西欧却无视非洲、亚洲和美洲新大陆人民的权利,屠杀印第安居民,奴役非洲黑人。
材料二
英国率先禁止奴隶贸易,无论其动机如何,客观上是进步之举。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反思如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如果美国仍然使用奴隶,而英国保护国内的黑人,把矛头对准奴隶贸易,不仅使帝国约自豪感得以重新树立,而且反驳了美国标榜自己更自由的说法。 18世纪的商业资本主义,通过奴隶制和垄断的方式,增殖了欧洲的财富。但是,商业资本主义在增殖财富的过程中,却促进了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而后者的形成反过来却毁了商业资本主义的力量,推毁了从属于它的一切行业,推毁了奴隶制度。 随着英国进入自由市场经济阶段,殖民理念也相应变化。禁止奴隶贸易并不代表废除奴隶制度,它在美洲维续广泛存在着。
材料三
15—18世纪,是欧洲人向外开拓的历史,也是世界各地区连接在一起的历史,还是殖民地人民受苦受难的历史。西欧国家在走向自由民主的同时,对外殖民掠夺而又推行奴隶制度。反思资本原始积累充满暴力和血程的历史,发达国家应该引以为戒。

——以上材料摘编自倪正春等《自由的悖论:早期殖民国家的双重标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推动 大多数欧洲人的共识 形成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指出见证殖民罪恶的世界文化遗产。(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道德和经济角度,分析英国禁止奴隶贸易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提示,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解释 自由的悖论 。(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