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3 浏览数:329

一、选择题

1.

下列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说明(  )

A.河南历史,尽在开封B.开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C.黄河故事,开封贡献D.河南建筑,世界影响

2.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材料表明老子教化人们成为(  )

A.见贤思齐之人 B.至高至善的人C.顺 而治之人D.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人

3.

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传》。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分封制的进一步完善B.中央集权的加强C.扩大秦朝疆域的措施D.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4.

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进攻中原,向南迁移,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王俊荆《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由此可以推断(  )

A.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与气候变化无关B.气候变冷和食物短缺是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根本原因
C.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暖时期D.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

5.

大和年间(唐文宗时期)杜牧说: 今天下以江淮(指江南和淮南)为国命。 通过材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安史之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唐朝后期政府财政收人主要依赖江淮D.开元盛世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景象

6.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111161223346647

A.佛教文化,千载传承B.中外交流,世界文明C.东西贸易,中国智慧D.中华文明,引领世界

7.

这场因中英贸易纷争引起的战争,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时,英国就开始考虑要在中国侵占一个地方,作为海上贸易的基地。他们很清楚,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不断恢复,还将得到迅猛地发展。这场战争结束后,英国侵占了(  )

A.香港岛B.九龙半岛C.台湾岛D.钓鱼岛

8.

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 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许芹《社会主义研究》。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C.新文化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9.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袅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某战争誓师词描述。该战争的军歌军旗军装如下图,该战争(  )

A.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巩固了革命根据地C.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民族尊严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0.

刘伯承在回忆录中说: 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我军一动,敌又须重摆阵势,因而我军得以从容休息,发动群众,扩大红军。 材料反映了哪一个事件的影响(  )

A.北伐战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遵义会议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大生纱厂厂约》从材料能够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国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实业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D.民族工业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艰难发展

12.

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

A.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D.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

13.

最强盛时期的罗马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其法律制度因此吸收了广泛的优秀精髓。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不断完善。以上材料中得出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B.商品经济的发展C.罗马平民的不断斗争D.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14.

在第一次内战期间,王党和议会阵营之间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双方的阶级构成而在于双方的宗教信仰,总的来说,信仰清教者支持议会,信仰国教者则支持国王,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国王朝战争

15.

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 运动号 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逊―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上面悬有一面旗,写着: 私人的尝试有益于国家。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表明(  )

A.私有资本在工业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B.国家鼓励私人科技发明
C.私人发明是工业革命出现一系列成果的唯一途径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原因

16.

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有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全集》材料中 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和完善B.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采用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7.

19世纪70年代,这场发生在法国的工人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起始里程碑,影响深远。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与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

A.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B.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C.都没有广大农民广泛支持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指导

18.

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为防止竞争优势的丧失,都在寻求区域集团的保护。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得不站到区域一体化的保护伞下。下列对于 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的矛盾 理解正确的是(  )

A.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B.经济区域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完全对立的
C.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一定制约作用D.经济全球化必须要消除区域集团的贸易保护

19.

这场经济领域的革命,使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在政治领域,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的时间节点。以下属于这这场革命成就的是(  )

A.火车机车B.塑料制品C.FAST天眼D.5G网络技术

二、材料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体育源于古希腊、罗马,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以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强调规则,形成了重视 练形 、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提倡竞技、张扬个性的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价值观的产物。
材料二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龙舟、武术等传统项目的竞技化就是借鉴西方的竞赛制度,而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天人合一思想也逐步影响到很多西方人,现在中国的太极、武术等体育项目也被很多西方人接受。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2)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说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认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主要年表

时间

事件

1913

东渡日本,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

投身新文化运动

1917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1920

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

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2—1924

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

1927

被捕人狱,慘遭杀害

材料二  在全国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共作战12.5万余次,以60多万指战员和600多万敌后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的重大代价,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7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朱德当年评价说,敌后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重要的和决定的战略地位,变成为抗日的重心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主要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

材料二  90年代经济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GDP

2692348

3533392

4819786

6079373

增长率

1424%

1396%

1308%

1092%

材料三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

(1)根据材料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总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障碍,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摘编自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

材料二  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规定了黑人有选举权,但却长时间无法行使这项权利。各州相继规定公共交通中实行种族隔离,专设黑人车厢,黑人不得进入白人车厢。在教育方面规定要对实行白人黑人合校的校长及教师进行惩罚;在军队中黑人从职务到薪水均遭到歧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总结南北战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南北战争存在哪些弊端。
(3)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