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1 浏览数:205

一、选择题

1.

元谋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研究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主要来自(  )

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史书记载D.文学作品

2.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圣人作,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材料体现的是(  )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3.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4.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初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解决问题,汉初统治者实行(  )

A.盐铁专卖B.奖励耕织C.严刑峻法D.休养生息

5.

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光武中兴局面B.外戚宦官专权C.三国鼎立局面D.八王之乱局面

6.

明代王廷相称某部著作为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农史学家称赞这部著作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7.

清乐 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 羌胡之声 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 胡人 演唱;隋朝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 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

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C.政权分立阻碍文化发展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8.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  )

A.变革了选官制度B.促成了贞观之治C.促进了经济交流D.加强了中外交流

9.

北宋时蔡襄指出: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北宋用人 大率以文词进 有利于(  )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边疆地区管辖C.分割宰相权力D.禁锢思想监视官民

10.

读图2,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B.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11.

清朝时的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和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必须以 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 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

A.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有裁决军政大事的职权C.有严格保密制度D.实际上行使了宰相职权

12.

下表是某校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复习资源包,其复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地图

清朝疆域图(1820

视频

郑成功收复台湾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

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平定准噶尔图卷

A.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抵御外来的侵略与殖民

13.

有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 片面最惠国待遇 B.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要求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14.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下图漫画《在中国的战争》中用德文写道: 我们团结在一起不停地鞭打他。 漫画反映的战争导致(  )

A.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15.

1920年刘半农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这首诗中首创 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在此之前,中国的女性并没有独立的指代词。 字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自由平等观念得到传播C.男尊女卑思想彻底改变D.社会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16.

下图年画作品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宣传(  )
      202111172301501456

A.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B.群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C.敌后战场军民英勇抗战D.抗战胜利人民渴望和平

17.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这一比重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1950(%)

1954(%)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C.分田包干到户逐步推广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 里程碑 主要是指(  )

A.《共同纲领》的通过B.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9.

阅读下图,图中材料反映出(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为北京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

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以 亚非会议今开幕 为题报道了周恩来率团参加会议的消息。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
202111172301501456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C.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确立我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1.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该材料内容出自(  )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查士丁尼法典》

22.

公元8世纪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实行 采邑制 改革(如下图所示)形成了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维系该关系的纽带是(  )
202111172301501456

A.宗教信仰B.血缘关系C.公民参政D.土地封赐

23.

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实践,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

A.内阁权力逐渐增强B.国王逐渐淡出政坛C.君主立宪制已确立D.三权分立体制形成

24.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通过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变革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倡文明开化B.废藩置县C.推行地税改革D.制定《国策基准》

25.

以下为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诞生科学理论B.诞生科学理论、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理论到实践、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D.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26.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小说作品节选,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北约与华约对峙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世界多极化趋势

27.

二十世纪20—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却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其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促进苏联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8.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此,美国(  )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B.整顿金融体系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二、材料题

29.

翦伯赞认为: 文集诗集里面,往往也保留一些当时的实事,而且从一般的方面来说,任何时代的诗文都是时代的呼声,因而亦即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词在这时已经达到了她的黄金时代了。凡能作词的,无论文士武夫,小官大臣,都无不喜作词。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作者

作品名称

主要内容或节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节选:李相李鸿章创立上海、金陵两机器

局,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厥功甚伟。

余思宏其绪而大其规,如添翻译馆、造地球,

皆是一串之事。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以黄毅伯、李去病的行踪为线索,通过他们途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主要内容,展示了

宪政立国的政治理想。

陈天华

《狮子吼》

书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批判

满族贵族入关以来的暴行,揭露当时清政府的

腐朽和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民族危机的深

重,鼓吹革命。

萧乾

《刘粹刚之死》

作品以国民党空军少尉刘粹刚这个真人为主人

公,表现他在困难条件下顽强作战、为掩护八

路军作战壮烈牺牲的故事。

蒋开儒、叶旭全作词

《春天的故事》

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

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

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材料三  现在有些文艺创作特别是涉及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弥漫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些影视作品为了提高收视率,部分地戏说历史和历史人物。比如有的文学作品以某个在 文革 时期遭遇极大不幸的知识分子的经历,来描绘整个时代;比如在热播剧《走向共和》中,慈禧被粉饰成了 优秀的政治家 ,李鸿章则成了 争取国家利益的爱国者

——马建辉《文学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1)材料一中的 这时 指的是哪一朝代?并概括指出词在当时达到黄金时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作品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30.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至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至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个。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发展迅速。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年限

1950—1960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发达国家

25

21

17

15

发展中国家

49

41

40

40

——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推动15—18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因素,并分析全球人口迁移带来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认识。

3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说: 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世界。茶和水、空气,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常的东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对收入非常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 面包+茶叶 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人们在饮茶时加入糖,才使人体的能量倍增。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不仅完全可以代替酒类,而且比酒类便宜,有益于健康,也适应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此茶叶消费量迅速增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情况

国家货物

茶叶

生丝

英国东印度公司

92130

776

英国散商

614

147

法国

31735

211

瑞典

36592

18

丹麦

24030

0

普鲁士

24974

163

——摘编自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材料三  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报告收录了来自8个国家的十个高端名茶品牌,竹叶青是唯一入榜的中国高端名茶。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2500年前的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制造和出口大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等古代三类奢侈品几乎由中国垄断。茶叶虽然发源于中国,但在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竹叶青不仅仅是一张世界高端茶品牌的名片,更是承载了中国4700年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

——摘编自中国网《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中国品牌竹叶青入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消费增加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说明茶叶鸦片与这两个国家命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下应如何让中国茶加速融入全球茶叶经济体系?并请参照以下示例,围绕 茶设计一个话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
话题:茶与美好生活
史实: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