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4. 云南省2014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7 浏览数:216

一、单选题

1.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2.

有学者认为: 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 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3.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4.

《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又有记载说 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 ,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B.社会等级森严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D.贫富差距悬殊

5.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 湖丝 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 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6.

1912年,孙中山说: 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 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 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7.

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 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同时有学者则指出: 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 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 这两位学者的主张(  )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D.反映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

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D.一五 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9.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10.

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 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 共和国总统 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 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11.

图5反映了1920—194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该图能说明当时的美国(  )
图5

A.联邦政府为挽救危机放弃自由主义原则B.联邦预算与国民生产总值同向快速增长C.政府通过赤字财政反危机的机制创新D.政府火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家,甜蜜的家 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中产阶级(包括经理、作家、教师、医生、律师等)的忠实信仰。当时有作家写道: 我在办公室里的生活与在家中的生活完全分离,我有两个自己:我是一个公民,我是一个男人。 当时有一封家信中说道: 他以为他可永远占有这个阶梯,殊不知他麾下某位头脑敏捷、胆识过人的家伙已突然取而代之 ,有学者指出 家的真正本质是避难所 。在家庭内法律支持社会的传统,即父亲的意志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丈夫对妻儿几乎绝对的统治权。 家庭天使观 甜蜜的家 之观念中又一个重要内涵。它认为家是一个妇女的工程,女人最主要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随着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他们的价值观为这一时期英国人,甚至包括工人阶级的普遍认同。维多利亚女王努力在人民心目中树立 国母 形象,一篇曾刊于家庭经济杂志的文章就指出: 没有了家,大英帝国也不可能荣华。

——摘编自李宝芳《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等

材料二 20世纪20一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 无爱情即离婚 ,上海 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 ,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 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 甜蜜的家 之观念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社会因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阐述你对家庭变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3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序号

历史信息

1

1977 10 21 ,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3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4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5

1986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6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7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8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9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10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11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1895亿美元。

12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 信息序号 主题 两个空格。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 考成法 。考察标准是 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 方法是 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 ,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 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 ,实行一件,注销一件, 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在 考成法 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 廉能官员 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 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 考成法 内容的特点。(10分)
(2)简评 考成法 的实施效果。(5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农民对选举的冷漠,可以从拒绝参加选举的人数的多少中得到验证。……农民是投票人,但不是主动者,他们不仅对选举权利没有基本的理解,而且连自己的选举准则,和意向都不明确,加之受彼此之间及与城市之间相互封闭隔绝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限制,以及千百年来卑微的社会地位和粗俗的文化教养所造成的猥锁、胆怯的人格心态影响,他们只希望一个高高在上、主宰他们命运的权威给他们以保护。这种没有自觉意识,只是一味仰视权威的选民是集权政治生长的极好温床。

——摘编自许平《革命、保守、改造——19世纪法国农民与政治》

材料二 这期间各根据地制定了一些保障人权条例,如《晋西北保障人权条例》、《山东省保障人权条例》等,以法律保护农民的政治自由。此外,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参议会制定议会制度,在各级参议会中,农民代表可有效行使选举、表决、创制、监察和弹劾权。同时,党和政府从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压制农民政治参与活动,而是在一切服从抗战的原则下,帮助他们调整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规范他们政治参与行为。

——摘编自《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农民对选举 冷漠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北根据地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9分)

16.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45—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领域

时段分布情况

常任理事国分布情况

合计

1945—1989

1990—1999

苏联

俄罗斯

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

174

9

64

66

3

32

18

183

会员国加入

59

0

51

6

2

0

0

59

其他

47

13

11

20

19

4

6

60

——摘编自黄海莉 门洪华《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材料二 作为台湾当局的 邦交国 危地马拉自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1997年1月10日,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 一个中国 原则,1998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 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1)否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5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 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 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 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 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 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 陈独秀 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总次数

肯定

否定

中性

出版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15

1

12

2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55

6

29

20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130

50

20

60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