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2 浏览数:475

一、选择题

1.

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2.

周谷城在《论古封建》中指出 古封建 作为一种制度,是与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发展相始终的,即奴隶制度开始时,便有 古封建 的种子在萌芽。其中被称为 古封建 的制度,兴盛于(  )

A.夏朝B.周朝C.秦朝D.唐朝

3.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 残伤民以峻刑 ,违背了 得人者兴 恃德者昌 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 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遭到了普遍反对B.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C.最终必然会失败D.忽视了道德教化

4.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 奉诏条察州 ,主要依据 六条问事 ,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 二千石 的,这说明刺史制度(  )

A.有利于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主要是为了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5.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 张骞凿空 ”从材料中你能读到的信息是(  )

A.张骞开辟丝绸之路B.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
C.西汉政府也同时开通了 海上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非的陆上交通道路

6.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

7.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 。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如何处理民族关系B.是否要迁都C.怎样加强王室权威D.如何统一全国

8.

据《资治通鉴》编译载: 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唐太宗虚心纳谏B.唐太宗知人善用C.唐太宗以史为鉴D.唐太宗勇于革新

9.

下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图中南北方户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10.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 中国 南朝 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 中国 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 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同 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

11.

据历史学家研究,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由22.3%上升到32.9%,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B.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高度繁荣D.海外贸易兴盛和商品经济发展

12.

《全球通史》载: 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他们却自愿地撤退了……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商人阶层……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放弃了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丧失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郑和下西洋的中断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君主专制的强化D.中国没有冒险精神

13.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14.

它建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之上,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中国没有欧洲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也很少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幻想。 这反映出(  )

A.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自身特点C.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国共双方的选择D.中华民国的创建由当时社会决定

15.

邓小平说: 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 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

A.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16.

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而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  )

A.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B.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C.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D.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17.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已从单纯的 卖产品 引外资 拼政策 ,逐步提升到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和全球经济关系治理上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格局的转变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D.顺应全球挑战的需要

18.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 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 。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19.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各级行政机关的意见, 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该决议(  )

A.加快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B.推动了农村基层单位的变革C.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实现了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

20.

英国比较早地表示承认新中国,经过较长时间谈判,在1954年6月17日与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同年有挪威、荷兰,1955年有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1956年有埃及、叙利亚、也门同中国建交。这些成就有利于当时(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B.一边倒 政策的实现C.保障国内经济建设的进行D.缓和美苏冷战的局势

21.

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 慎终追远 源远流长 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同宗同族B.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C.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D.海峡两岸均认同 一个中国

22.

下表为《十二铜表法》中第八表的部分规定。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第九条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

第二十三条

作伪证的,投于塔尔泊峨岩下摔死。

A.具有野蛮和严酷性B.重视维护平民利益C.调整罗马公民关系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23.

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

A.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B.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C.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D.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24.

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项目: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这反映了美国(  )

A.决策过程混乱,效率低下B.联邦政府与各州的博弈C.联邦政府权力扩张趋势D.立法权、行政权相互制约

25.

不同于中国的清朝时期,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具有多元化,商人阶级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的军人处于社会的最高层。这就意味着日本拥有一个比中国文人阶层更容易受西方军事技术影响、并对此反应更迅速的统治阶层,在此基础上日本推行了 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运动 。由此推测(  )

A.明治维新有更广泛的基础B.日本军人主导了明治维新C.全盘西化使日本势力上升D.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6.

1918年,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指出: 中国在威胁下被迫加强和扩充了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特权地位,并且预先同意它在山东建立类似满洲的特权制度……现在当压力终于解除的时候,美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必须面对这个已经造成的局面。 这表明美国(  )

A.对战后东亚和平深表关切B.倾向于联合日本制衡欧洲C.意欲借中国问题遏制日本D.对日本在华现状表示不满

27.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28.

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 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

A.明确反对政府干预经济B.是信息化、全球化的产物C.体现 混合经济 特征D.是对自由主义的全盘否定

29.

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 北约 。70年代,联邦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美欧军事政治同盟关系破裂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法德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二、材料题

30.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建设、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明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底气,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莱哇 。街市上,照熙攘攘,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在唐朝的宫殿上, 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妇女引领着时尚, 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 户口日益增 开肆三万室 ,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 衣冠毕会,高贾云集 ,柳永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潘间词云 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宋朝时期,政府在杭州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简要分析杭州在宋代成为 东南繁华之最 的原因。并说说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 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 。贾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 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 过于汉唐 。马致远、贾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4)请谈一谈当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推进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材料一  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它的诞生,不仅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由于它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又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二中 抗日烽火 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挥的著名战役一例,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项目

1952

1956

1957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材料五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5)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五中 富国强民 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的 根本转型 在经济上指的是什么?

32.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提到:近期关于美国与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与中国贸易摩擦问题,各方都很关注,也都纷纷表达了对维护正常国际贸易秩序和世界经济稳定的担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经济上(工业)当世界老大,从1894年开始足足当了120年, 二战 后担任世界领袖至今也有70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美国是个霸权国家,最怕的是世界 第二 对它的追赶和超越。为了保卫世界霸权、捍卫 第一 地位,美国在 二战 后,通过一场近半个世纪的 冷战 击败了苏联。

——摘编自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思想》及报告等

材料二  美国曾支持中国改革,希望强大起来的中国在远东制衡苏联。但在苏联陨落后,因坚信已获得最终胜利而飘飘然的美国 错过 了关键的十年。在此期间,中国不仅成为强国,而且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俄媒称美国未来十年压制中国并无胜算……现在,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元有崩溃的危险,中国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市场,其经济影响力向东南亚、中东、非洲,或许还有俄罗斯扩张。……尽管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但迄今为止仍然极度依赖外部市场……美中 对抗 不仅是关乎一方繁荣和霸权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成为决定美国命运的一战。但要想放手一搏,华盛顿必须消灭俄罗斯(或者让它彻底臣服)。

——摘编自2017年3年24日参考消息《美国未来十年地缘政治棋局》

(1)1894年美国在经济上 当上世界老大 主要有哪些促成因素?
(2)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就跃居世界第二位。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俄(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支持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志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
(4)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对抗。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