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783

一、单选题

1.

先秦史专家晁福林认为,西周的政治体制固然把周王架到无与匹敌的 天下共主 的最高位置,但也让他不与基层社会权力发生关系。周王所拥有的社会最高权力便层层消弭于权力的层次结构之中。这表明西周的政治体制(  )

A.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注重政治权力上下贯通D.存在着治理国家的隐患

2.

封泥是将玺印按在泥上,作为一种封缄的凭证。下图为出土于盐城境内的 祝其亭鉨 封泥。 祝其 是地名(在今连云港赣榆县境内,也有认为在今山东境内), 应是战国时地方行政管理单位。该封泥的发现,表明战国时期的盐城与邻境应该存在官方文书往来。这一实例说明历史遗存(  )

A.能够佐证历史事实B.可与文字记载互证C.较文献类史料直观D.修正考古研究结论

3.

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 均质疆域 ,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

4.

有研究显示,南阳汉画中有许多画面表现了汉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神和有关农事神灵的祭祀和崇拜等习俗。如对决定农时的北斗的祭拜,对农神炎帝的祭拜,对能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及河伯的祭拜,以及对引领万物复苏的春神的崇拜等。据此可知,汉代(  )

A.借助神灵发展农业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宣扬天人感应思想D.以农为本意识增强

5.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统计,大都出身于新老士族聚居的京畿地区,而荆南(湖北江陵)距长安不远,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有一人及第,时号为 破天荒 。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

A.录取依据缺乏公平B.选拔效能受到了限制C.导致门阀制度瓦解D.难以在全国有效推行

6.

鸦片战争后,郑观应、唐廷枢等中国早期买办无一不纳资捐官。清末买办盛宣怀曾忠告一位搞商务的朋友: 目前办理商务,若不愿为他人之下,仍可列主事之衔。 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

A.买办把持官场B.经商环境恶劣C.官商勾结严重D.重商风气浓厚

7.

下图是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的时事漫画《一年来之回顾》。该漫画旨在(  )

A.肯定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B.回顾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C.反映现实政治倒退的现状D.赞革命党人的政治觉悟

8.

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新兴企业家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同时得益于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  )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B.促使民主革命出现新气象C.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奠定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9.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 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 ,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10.

表1是上海合作组织军事立法一览表(部分)据此可知,该组织着力构建(  )

表1

时间

军事立法

20016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20035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关于举行联合—2003”反恐演习的备忘录》

20057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

20078

《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反恐专业人员培训协定》

20094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20102011年合作计划》

A.安全先行的信任关系B.互利协作的合作关系C.自由贸易的伙伴关系D.大小国家的平等关系

11.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盟员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据此可以领悟共产党(  )

A.指导思想的先进性B.代表利益的广泛性C.实现目标的坚定性D.组织纪律的严密性

1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 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英荷矛盾因殖民扩张而日趋激化B.民族矛盾是英国立法的的根本动因C.英荷战争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D.英国政局变动加剧英荷间民族仇恨

13.

下图漫画中,小男孩把头转向右边,一边神情紧张地望着门外,一边将手中刚偷窃来的物品交给眼前穿旧衣服的男人。男人正将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是当时许多无家可归被迫走上以偷窃为生道路的流浪儿童的缩影。该漫画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B.民众反剥削意识增强C.人性贪婪造成贫富分化D.工业化滋生社会问题

14.

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党内外有人传播流言,说这一政策是在耍政治手腕,是权宜之计。列宁批评指出,新经济政策要 认真地和长期地 实行,但同时又指出,奥新斯基把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期限估计为25年 多少有点悲观 。上述史实表明,当时(  )

A.新经济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推行B.列宁对实现社会主义谨慎乐观C.党内就经济发展手段分歧严重D.经济政策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

15.

1945年,工党竞选人艾德礼积极回应人民 新英国 期待,承诺建立 福利国家 和国有化,与保守党冷漠形成了对照。工党执政后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把社保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由国家承担责任。材料表明(  )

A.英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工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C.政党政治推动福利共识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16.

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 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 ,让核武器 完全非法化 。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  )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租佃制在秦汉时期即已出现,到宋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宋代统治者实行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并将无地农民编入国家户籍,在形式上使客户获得了与主户齐等的地位。实物地租形式在当时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货币地租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逐渐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在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两浙路等地区,出现了 二地主 ,他们并不是真正租种土地的劳动者,而是将租到的土地再进行转租,成为新的剥削阶级。

——摘编自张雪雪《北宋土地租佃制度探析》

材料二
13至15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开始主动取消农奴制。由领主准备 公簿 存放在庄园法庭,农民得到副本。公簿上一般都写有这样的内容:农民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作为农奴时所耕种的 份地 仍归农民耕种,作为租地;农民按年缴纳货币形式的地租,在租期内数额固定不变;农民可自由经营这块土地,在传给下一代或转手他人时,须向领主缴纳 死后税 或许可税:农民仍是领主治下的子民,要继续效忠于领主等。违反上述规定的,要处以罚款和制裁。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租佃制的变化,简析其原因。(9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英两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在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图4                                                                            图5

比较图4、图5,提取图中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梁启超指出: 欧洲日本封建灭而民权兴,中国封建灭而君权强。 所谓 君权兴 者,即指以君主为中心的社会等级系统中的君主专制权力,而等级爵制则是实现君主专制权力的有效工具之一。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与奖励军功密切关联,但不仅仅是一种按功行赏的奖惩制度,更可视为通过等级体系对社会及全体民众实施严密监控的控制系统。 民之爵也,生以为爵位,死以为号谥 。凡泰国民众,只要取得 官爵 ,均享有与地方官吏分庭抗礼的政治地位。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

——摘编自王宝萍《浅析商鞅变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控制系统》

(1)据材料试从制度建构角度概括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二十等爵制的影响。(6分)

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李时珍耗费27年心血著成《本草纲目》,他在该书凡例中说: 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本草纲目》突破了之前药物的分类法, 标名为纲、列事为目 ,创立了全新的分类法。李时珍在著录本草的过程中,旁引前人的医籍、本草,重视记录其在临证中应用本草、方药的心得体会,记载了大量李氏诊疗医案。李时珍在编著时,书考八百家,对诸医家的医学理论多有传承创新,郭沫若称赞他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摘编自左刚等《从<本草纲目>;探析李时珍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本草纲目》;对中国药物学研究的贡献。(6分)
(2)据材料分析李时珍能够著成《本草纲目》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