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8 浏览数:338

一、选择题

1.

商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 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B.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2.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

A.精耕细作B.多花力气C.多施肥料D.顺应天时

3.

下表所示的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6%

15%

4%

172%

245%

461%

A.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变革与创新C.国家统一的实现D.社会经济的发展

4.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 十万烟火 ,财富 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 地值千金 。材料说明苏州(  )

A.烟火绚丽B.商业繁荣C.农业发达D.地价上涨

5.

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 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蒙古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材料描述的是(  )

A.铁木真西征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雅克萨之战D.土尔扈特部回国

6.

1853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建议: 毁灭性的战争正在迅速地摧毁一个稳固政权的一切基础,也正在破坏商务的一切命脉。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领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列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 材料中 毁灭性的战争 (  )

A.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打击了清政府统治与外国侵略势力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说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的洪流,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强调抗战胜利是因为(  )

A.反法西斯国家大力支持B.国民竞正面战场英勇抗击C.巨大的民族觉醒和抗争D.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8.

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 材料表明这场 战争 (  )

A.显示当时中国强大国防力量B.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外交环境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9.

我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提升。这三个年份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B.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10.

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 材料说明(  )

A.希腊殖民者几乎遍布了帝国全境B.希腊文化比马其顿军队的扩张力更强C.亚历山大大帝推行文化殖民政策D.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11.

政治革命粉碎了复杂的旧制度特权阶层,并且因此释放了无穷的独特的市民活力。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紧密,通过引导并尊重人民意愿的方式,让政府更强大。 材料中的 政治革命 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拉美独立运动

12.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C.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13.

下图是20世纪关于苏联的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

A.二战后世界处于和平中B.两个五年计划显著效果C.农业处于长期落后状态D.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

14.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

A.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B.国际组织联系越来越紧密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D.G20已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二、改错题

15.

重大事件影响社会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长安附近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
错误:改正:
【     】(2)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错误:改正:
【     】(3)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
错误:改正:
【     】(4)1941年12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错误:改正:

三、材料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 瓜分中国 ,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 自强 改制 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中概括 战败 的影响?分析作者为何认为 改制 有别于 自强 ?(4分)
材料二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指出选择 这条道路 的决定性因素?如何理解 最初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这一观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认识?(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创新中前行】
材料一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4分)
【变革中崛起】
材料二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为何说 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为摆脱危机,日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18.

阅读地图,探究问题(12分)
(1)一战中被称为 绞肉机 的战役发生在处(填字母),一战开始后转投阵营的国家是(填字母),该国的行为说明了什么?(4分)
(2)依据地图,概括一战同盟国失败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