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初政府实行里甲制,后来改为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
“地方自治
”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阻挠而归于失败,复兴
“保甲制
”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于是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走上了一条自下而上的基层再造道路;
“政党下乡
”所运用的组织化动员治理技术,在满足农民土地诉求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主体价值感,进而萌发对中共组织的认同感。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材料三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因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基层失序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现代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治理的实践。(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