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564

一、单选题

1.

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 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 执干戈以卫社稷 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 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军功制

2.

下表反映了西汉时期淄川国诸王世系、在位年数及王国领地等数据变化表(公元前164年一公元前9年)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202112031054301536

A.县制行政管辖区不断扩大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C.中央实现对地方垂直管理D.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增强

3.

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 恩归有司 变为 恩由主上 ,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 朝谢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4.

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  )

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

5.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 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 改土归流 (  )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6.

意大利随军记者巴尔齐尼在天津火车站作现场报道: 我们离他们大约三百码,他们的头上裹着红布条,让人联想起一个行进中的法国士兵团。他们的红腰带在阳光下闪耀,大刀在头上挥舞,红缨枪在飞动。突然,那些打头的,接下来是其他人,再接下来是所有的人,一齐跪下来作祈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8.

1927年7月14日,共产国际做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的决议》,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毫不迟疑地退出武汉政府;有步骤地把工农武装起来,开展土地革命;采取措施纠正中共中央的错误。这一指示(  )

A.旨在应对蒋介石即将发动的反革命政变B.有利于破除 倾错误思想C.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方针转变提供了思路D.破坏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

9.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 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 中共为解决 优势问题 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0.

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表,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

类别

时段

综合

理工农医

师范

其它

调整前

51

78

30

51

调整后

21

108

37

49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11.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

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000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  )

A.雅典公民的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B.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C.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D.公共闲暇生活促进了民主的产生

13.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 人人都应安分守法 :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详细规定了基督教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规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规模和生活规则。可见,该法典(  )

A.为调解复杂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手段B.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C.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D.强调尊重异教徒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14.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

A.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B.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C.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D.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15.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16.

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弗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 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 这说明(  )

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二、材料阅读

17.

识图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请看下列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图4                                                 图5

图6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信息,并据此判断上面各图对应的历史时期。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 哥伦布交换 。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1) 哥伦布交换 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哥伦布交换 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该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 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五讲四美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 深水区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断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 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