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八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8 浏览数:2384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 匽(燕)侯 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 太保 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据此可知,该遗址(  )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

《魏书》中,崔玄伯、穆崇、李顺、裴叔业等人的传,于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 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 。作者对此的解释是: 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 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中原战乱削弱了士族力量B.谱牒之学已逐渐走向衰落C.门第观念影响了史书撰述D.史学研究发展到自觉阶段

3.

孙思邈虽然十分崇敬张仲景,但他并不因循张仲景 六经辨证 的学说,易之为 方证辨证 。甚至唐朝官府在组织编纂官修本草时也提出:对《内经》等要坚持 无稽必正 的原则。这反映了唐朝(  )

A.中医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中医学在不断地自我完善C.医学家具有批判精神D.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

4.

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 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 。这说明(  )

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

5.

下图为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进呈的 东南洋海道图 。图上用红线勾画出以福建厦门为始发港的若干条海上航道,还比较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南海诸岛礁的分布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不力
②西学东渐影响了清朝的地图绘制
③该图可为梳理南海诸岛主权归属提供历史证据
④清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

6.

晚清时期出现了一类企业,在企业中,一方面,政府官员掌握企业的决策权与人事权, 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 ,另一方面,商人承担企业的管理责任与经营风险,但是 商得若干之利,官亦取若干之息 ,这类企业的出现说明(  )

A.官府利用商人发展近代企业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7.

从帝国比较研究和国家建构理论出发,由于统一民族或国家的制度与认同塑造的滞后,多民族的王朝国家在 走向共和 的过程中极易形成国家分裂,最终使国家走向瓦解。据此,辛亥革命中最具正面意义的是(  )

A.武昌起义一呼百应B.南北和谈达成妥协C.颁行宪法约束权力D.民主共和广泛传播

8.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各具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其中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分别对应(  )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A.②④③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9.

关于以下四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B.图2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图3以破袭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D.图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0.

由于生产活动不再是农民追求和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自主性活动,以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农民的意志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农民的正当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效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新时期在农村(  )

A.推行包产到户B.发展乡镇企业C.重建乡镇政府D.坚持土地公有

11.

伯利克里在悼念与外邦人作战中阵亡的雅典士兵时宣称: 我们不用财富相互吹嘘、炫耀,而是用财富来做真正有用的事情……雅典公民不会因为要照顾小家而忽视国家,甚至连我们当中从事商业的人也有很好的政治观点。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商人开始具有参政意识B.城邦至上理念盛行C.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D.理性主义成为主流

12.

《寰宇大观》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地图册,于1570年在欧洲首次出版,采用铜版印刷,其中包含53幅地图,地图按大陆、地区的顺序排列,同时提供一些描述性介绍,下图是其中的一幅世界地图。该地图册 《寰宇大观》中的世界地图(  )

A.根源于文艺复兴的拓展B.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展现新航路开辟的成果D.打破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13.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一个新型的国家。其理由应该是美国(  )

A.将启蒙思想的理念全部变为现实B.颁布旨在保障人权的联邦宪法C.是首个由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国家D.建立了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14.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可见到这样的历史场景:劳工阶层的廉价晚餐从猪蹄变成了新鲜的鱼,南部海滨度假区也常见从伦敦而来进行一日游的穷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工人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B.民主政治完善推动社会福利C.交通技术进步方便了生活D.工业化进程缩减了贫富差距

15.

下表为1870—1913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年份

贸易指数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

24

455

1880

36

688

1890

49

942

1900

68

1182

1910

86

1624

1913

100

1924

A.经济全球化得到较快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D.法国主导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代,民间信仰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时,已有 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 的说法,灶神负责监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善恶功过,并定期向天帝汇报,天帝据此作出奖惩。因此,百姓一方面通过祭祀讨好灶神;另一方面注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招致祸患。……禁忌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起到 劝人为善,使人重慎 的作用。朝廷设太史令一人, 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 在民间,禁忌以巨大的约束力影响着百姓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庆,禁忌无所不在。此外,汉代笃信择日之说,认为时日与吉凶祸福紧密相连。当时专门从事占候卜筮之人,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历家、天人家等等,人们统称其为 日者 ,《史记》专列《日者列传》记述其活动事迹。

——摘编自贾艳红《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举不再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读书人逐渐放弃了对文昌神的信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视 迷信为进化之障碍 ,颁布了一系列办法、条例以限制社会中的迷信活动,并督饬警察机关践行。跳大神、巫蛊等迷信活动随政府禁令而得到控制,贵州仁怀 奉文禁革,其习渐息 ,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 稍戢矣 ,辽宁凤城自设巡警后 不时捕治,巫风渐息矣 。……(民国时期)封建礼教约束下的包办婚姻开始被自由恋爱取代,因此,青年男女也不再祭拜月老。时人发出感叹: 今日红线多不用,由他男女自成亲。

——摘编自赵英兰等《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材料三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信仰具有世俗性、现实功利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国家治理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可以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正面积极作用,通过宣介引导,以提高民众道德水平,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节日庆典文化,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振兴。

——袁方明《民间信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兼论中国人的信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对汉代社会生活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民间信仰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民间信仰积极因素的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小渝同学为参与学校举办的“ 两弹一星 与现代中国 展板设计大赛,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

物理学家

周光召

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蒋介石

北京如果以一月制造核弹一颗来论,一年就12颗,而军事上只要3颗,一颗用在台北,一颗用在左地区,一颗用在公馆机场,就可以毁灭台湾。

日本国会议员

木村武夫

中国作为亚洲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是一件好事。我相信中国政府声明说的,中国拥有核武器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是必需的。

美国白宫情报局局长卡尔

那些国家正在讨论说现在应该接受中国加入联合国。

邓小平

我们分析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真打起来也不怕……这个威势一直要传到后代,保持下去,这是本钱。

胡锦涛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

两弹一星成功,有赖于一批领军人才,也有赖于我国强有力的组织系统。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两弹一星——大国俱乐部入场券>》

请从上述内容中选取三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具体的展板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要求:选材合理,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战时物价波动,事属必然。抗日战争开始时,尚不十分显著。一是此前积存货物尚有相当数量,一时未感短缺;二是上海、天津、青岛虽然沦陷,西南、东南海口,多少仍有输入;三是日本为在上海、香港吸收法币,套取中国外汇,交换中国内地农产物及工业原料,与军事无关的日本剩余商品,仍可向后方走私。进入相持阶段后,情况大变……1938年,国库所入仅为支出的四分之一,军费反而有加无减……与1937年相比,1941年法币发行额约为十倍,物价上涨七十七倍。1944年的发行额为一百八十倍,物价上涨约两千一百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重庆物价即呈现不断高涨之势。为此,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立物价委员会,作为审查物价的最高机关。1939年,行政院相继通过《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非常时期取缔囤积日用品办法》等,规定各地官署应会同当地各社会组织设立评价委员会,规定当地日用必需品必须平价购销,应维护生产者、消费者和商人的正当利益,上述规定对物价高涨稍有缓解。1942年12月,重庆市政府转行政院令,从次年1月15日对辖区重要市场的物价、运价、工资,一律实行限价,此政策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至抗战胜利前夕,重庆物价指数已经涨到1937年基数的1585倍。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物价上涨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应对物价上涨措施的特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稳定物价的启示。(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