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在总结隋亡的教训中,李世民和魏征悟出一个真理:国以民为本。李世民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魏征奏曰:怨不在天,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基于以上认识,他们确定了以存百姓为宗旨,以简静为特征,以营衣食为主题的治国方略。唐太宗经常派遣使者巡视各地,考察官吏,劝课农桑。为了不误农时,唐太宗还在法律中规定,诸非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陈增辉《儒家民本思想源流》
材料二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明确指出三大主义皆基于民。三民主义便是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对其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他弘扬传统重民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扬它与近代民本、民主一致的成分,从而使近代民本思想、民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让更多的人接受,变为现实。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已然证明,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什么人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就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彰显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为民情怀。
——摘编自潘丹尼、王淑辉《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话语的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效果。(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太宗和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异同。(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主要意义。(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