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浙江省北斗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480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表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边疆开发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是二级制和三级制

2.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

历史概念:

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

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

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A.秦朝丞相B.汉朝丞相C.明朝内阁D.清朝内阁

3.

下列选项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臣民称之曰 陛下 ,其言曰 制诰 ,史官记事曰
②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④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4.

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位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  )
①体现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冲突和斗争
②该时期英国签署《大宪章》,加强了王权
③目的在于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
④当时法国国王与教皇对抗,召开三级会议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 军政 ,进入 训政 ,明确由国民党承担 训政 全责, 培养训练 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6.

下图为晋察冀边区银行(由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发行的钞票,在下列内容中,符合其发行背景的是(  )
①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②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
③根据地政权实行 三三 原则 ④国民党领导了晋察冀边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

学者陈旭麓指出: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8.

汉代地方察举应试的儒生需要参加中央的射策考试。《汉书·武帝纪》载,至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正式下诏贤良: 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这一举措旨在(  )

A.使儒生对经典更深刻理解应用B.选拔政务人才并加强中央集权C.为帝王进谏以纠正帝王的行为D.按对策得分合理分配官员职务

9.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B.为官员选拔提供依据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

图1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统计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

图1

A.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B.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加强D.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

11.

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 考试 ,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

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12.

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

A.政事堂铨叙局负责考试B.官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C.女子参加考试尚未实现D.文官考试制度尚未建立

13.

子产执政郑国国政时, 铸刑书 (把刑法浇鋳在金属器皿上),论政宽猛,否定了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的秘密法。下列政治主张中与子产观点相符合的是(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体现了程朱理学走向极端D.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15.

图1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
图1

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16.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这些法律制度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④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17.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 法官造法 ,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18.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9.

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 列肆而市 ,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有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

A.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C.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D.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20.

清乐 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 羌胡之声 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 胡人 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 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2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 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这一条款(  )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C.建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打击了教会势力,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22.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 全体一致 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 大国一致 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23.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B.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
C.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D.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

24.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 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25.

2020年6月7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  )

A.可持续发展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合作共赢

二、材料阅读

26.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中西方的政治文明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所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 此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矣,此鹿也。 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材料三
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邑,议席得到重新分配。这场改革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使选民人数增加。不过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基础,……

——选自齐世荣、钱乘旦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治制度上的两项 创新 。(2分)
(2)材料二中群臣 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唐、宋两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积极意义。(3分)

27.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3)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 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 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 ,要求维护 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但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大明律》必须以 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 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材料三
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29.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
《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写怀》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 开拓土 ,就是国家对边糧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堿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材料三

唐代对外交流史料

(1)材料一两首诗词中的 各指什么少数民族?(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对地图中ABCD四处 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的措施,简析清朝 开疆拓土 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  (填写字母)
(4)古代中外交流存在不同方式。将下列历史事项按交流方式填写完成(填写字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