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名校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1421

一、单选题

1.

《史记》记载: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诗经·思文》亦云: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这种以周族祖宗神配享天帝神的做法旨在(  )

A.确立封建等级制度B.维护宗法分封制度C.强化周王统治权威D.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2.

下表所示为西汉时期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时间

记载

汉文帝十二年

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汉武帝元封二年

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汉成帝河平三年

河复决平原,流人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

A.北方天灾人祸不断B.精耕细作农业发展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政府重视修河治灾

3.

下图所示是根据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临摹的画面。画左侧为瓦顶建筑,右侧住宅外有高墙和墩台围护,院中有一印度式圆拱形屋顶的房屋。此画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儒学地位得到提升B.传统建筑蕴含异域文化C.佛教已实现中国化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4.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郑介夫上奏称: 如匠户一项……在京都者,月给家口衣粮盐菜等钱,又就开铺席买卖,应役之暇,自可还家工作。……外路所签匠户,尽是贫民,俱无抵业。……人匠既无寸尺土,全籍工作营生。亲身当役之后,老幼何所仰给?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改变手工业生产布局B.外路匠户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亟待改进D.京都匠户取得自由生产经营的权利

5.

明太祖时,《大明律》规定: 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 然而,嘉靖时期,党争不仅使得无数忠肝义胆之士丧命,更让大明流民四起,叛乱不断。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丞相制度的废除C.奸臣的长期掌权D.内阁的过度发展

6.

《中国人口史》记载,“(近代)这场战争爆发时,苏、皖、浙、赣、闽五省人口约为1.57亿,战争结束时,该五省人口约为0.86亿,人口损失了大约45%”。这场战争(  )

A.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使清廷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

7.

陈独秀在论述文化革新时曾说: 改新的主张十分,社会惰性当初只能够承认三分,最后自然的结果是五分;若是照调和论者的意见,自始就主张五分,最后自然的结果只有二分五。 这说明陈独秀(  )

A.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B.希望达成彻底的文化改造C.完全否认文化的传承性D.最大限度地革新中国文化

8.

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留下的足迹。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革命精神的持续传承B.革命力量的持续壮大C.革命道路的顺利选择D.革命中心的既定转移

9.

下表所示是1952~1956年我国农民人均消费构成(按当年价格计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

年份

农民消费水平

自给性消费金额

商品性消费金额

文化生活服务及住房消费金额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

1952

624

100

415

665

200

321

09

14

1953

687

100

433

630

243

354

11

16

1954

700

100

423

604

265

379

12

17

1955

763

100

465

609

285

374

13

17

1956

775

100

461

595

299

386

15

19

A.消费增长助推国民经济恢复B.农业合作化程度得到提升C.社会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D.国家工业化发展存在障碍

10.

1977年8月23日,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黄华举行正式会谈。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即将 终止 ,美国将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对上述会谈解读恰当的是(  )

A.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快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C.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D.美苏冷战对峙的形势缓和

11.

据统计,在克里斯提尼时代,雅典约有100个村社;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村社已增至近180个。村社划分的标准为地域而非宗族,氏族制度已经变成地区制度, 居民在政治上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 。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氏族贵族的消亡B.邦畿的有序扩张C.民主政治的发展D.居民结构的优化

12.

下表所示为古希腊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可见,两人都(  )

思想家

主张

高尔吉亚

除个人的自觉外无物存在;利益是行动的动机

希庇亚斯

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A.主张人人生而平等B.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C.认为法律高于一切D.认为个人服从于集体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东晋是士族政治发展的顶峰。自南朝开始,统治者不断进行 土断 (即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检括士族控制的人口。隋代设立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原为士家大族掌握的选官权被收归中央。唐代为了打击士族威望,由政府出面编修《士族志》,将皇族和外戚分列第一、二等,传统士族高门仅被列为第三等。到了北宋时期,士族阶层完全消失,平民社会完全形成,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因此,平民联合起来,多次进行 撤离 运动。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不得不同意设立保民官来保护平民,并制订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此后,又废除了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的法律,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所有官职均对平民开放。在经济方面,贵族开始减免平民债务,并最终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的斗争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恩格斯对此指出: 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入国家中了。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 平民社会 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与中国南朝至隋唐时期打击士族的异同,并分析 平民胜利 对罗马的历史意义。(1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95~1900年清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表 (单位:万两)

岁入

岁出

项目

数额

项目

数额

地丁钱粮

2650

各省行政费

2000

漕折

310

陆军

3000

盐课盐厘

1350

海军

500

常关税

270

京饷、旗饷、宫廷经费

1248

厘金对过路商品征收的税款,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1600

海关经费

360

海关税

2380

出使经费

100

河道工程

94

铁路

80

债款开支主要是偿付外债

2400

准备金

330

合计

8560

10112

10112

——摘编自周志初《晚清财政经济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 以学校为今日先务 ,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 崇宁兴学 。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 三合法 ,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 崇宁兴学 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 崇宁兴学 措施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崇宁兴学 的作用。(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让世界信服美国的 和平意图 成为美国重大宣传主题之一。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至1955年7月23日日内瓦峰会期间,美国政府几乎同时启动了 和平的机遇 和平的原子 开放领空 的三大宣传运动,力图全方位塑造美国海外 和平 形象,借此团结 自由世界 与击败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美国将 和平 视为一种可行的冷战政策,看似平等,实则对别国未来走向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因而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殖民主义。美国的这种和平宣传不但没有得到盟友的满意,也不被新兴国家买账,因此美国的形象必定深受其殖民主义行径的冲击。

——摘编自胡腾蛟《美国海外和平形象宣传运动探略(1953—195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和平宣传政策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和平宣传运动。(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陶澍(1777—1839),湖南安化人,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著名的理财能手,曾经当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属吏的协助下,他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他大胆改河运为海运,在运河发生水患时,将当年的漕粮按时送到北京;他改革整顿两淮盐政,改引为票;他兴办全省河工,治理水害,大修水利。陶澍出身贫寒, 少负经世志 ,也是当时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他和龚自珍、魏源、林则徐、贺长龄等人志同道合,敢于正视现实,关注民生,揭露封建衰世的黑暗和腐败,要求改革内政,严禁鸦片,加强军务,防御外敌,不愧为一代名臣。

——摘编自平湖月满《河山曲:追寻一个真实的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陶澍担任两江总督时期的主要政绩。(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澍被称为 一代名臣 的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