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巴中市师大四中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50

一、选择题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材料中 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 起到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B.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

2.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 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

3.

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4.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古老的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 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

A.广东B.福建C.青岛D.上海

5.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 民主 科学 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

A.新文化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 时期

7.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军 ,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 行军 指的是(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8.

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板报出现了如下板块: 五四风雷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万里长征 内战烽火 。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9.

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 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君主权力的受限B.文艺复兴的深入C.工业革命的展开D.社会经济的衰退

10.

下列各种现象,在19世纪50年代的欧洲能够看到的是(  )

A.电话用于商务往来B.火车在铁路上行驶C.汽车在公路上奔跑D.高压电线跨越山川

11.

在林肯还未就职时,就有11个州相继宣布奴隶制是立国基础,制定了 宪法 ,1861年2月,南方11个州宣布成立南方同盟,并推举大种植园奴隶主杰弗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以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为首都,公开打起叛乱旗帜,并且拒绝与北方妥协,决定用战争巩固并扩大奴隶制。材料表明当时林肯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国内危机B.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国家统一C.和南方妥协,防止国家分裂D.诉诸联合国,寻求国际社会支持

12.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德国为什么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 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 ③图片:《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 ④文件:《九国公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3.

有学者形容德国: 这是一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它是可恶的。 下表中能体现德国这两个特点的史实是(  )

考问世界

拷打世界

A

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

建立反法同盟

B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进行普法战争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挑起两次世界大战

D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推动欧洲联合

14.

苏联解体后,多种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趁势发展,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

A.不结盟运动蓬勃兴起B.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C.欧洲开始走向了联合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材料题

15.

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中李鸿章言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列举两个该派别为 学习外国利器 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谈谈你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6.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贏,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衰落了。
材料二

 

哈格里弗斯纺纱机

早期汽车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3世纪到13世纪导致西方科学技术落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机器分别发明于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 工业革命使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人类感受到的最大的 欢欣 是什么?体验到的新的 痛苦 又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为什么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而当时的美国为什么能成功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17.

探究问题。(1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 冷战 的对手。 冷战 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 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 安全带 ,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 杜鲁门主义 美苏两国从此进入 冷战 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 冷战 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在你概括出的 冷战 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你的观点。(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