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465

一、单选题

1.

西周文献中,常见周王以 我邦 我家 并提,要求臣下尽心效力, 保其家邦 ,并说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是 勤劳于王家 。这主要体现了西周(  )

A.分封诸侯国以藩屏周B.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C.要求诸侯国效忠朝廷D.家国一体 的政治理念

2.

下图为里耶秦简户籍簿,上面的记载为 東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指无爵或免爵者。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这一史料可以实证秦朝(  )

A.赋税徭役沉重B.加强对百姓的控制C.刑罚十分严苛D.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 事无大小,咸归令、仆 。这一现象说明(  )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4.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北宋刘挚《忠肃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

5.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1

处已修身、励志

5

37

2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14

3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24

4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26

5

从政

1

17

A.唐宋时期家训内容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宋朝家训的 女诫 减少说明封建伦理衰落
C.宋朝家训增多是受到理学走向世俗化的影响D.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大大促进印刷术的进步

6.

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明代没有白银制度可言,从历史上看,白银货币发端于民间,国家并无 银法 ,供应来源主要是海外的日本、美洲等地。可见明代(  )

A.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B.白银货币化根源于白银的流入C.白银货币价值被忽视D.外商由此控制了中国商品市场

7.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8.

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其正上方是 内蒙银行 四个字,两侧是 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 的字样,正下方是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 。这种纸币(  )

A.反映了国民政府维护国家统一B.国民大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见证中共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9.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后,人大代表刘立富说,他从小就当小贩学徒,卖过豆腐,十四岁就在码头上背豆饼, 挨皮鞭,挨木棒是家常便饭。可是现在,我们这些被瞧不起的人当了工厂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公了!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1954年宪法(  )

A.从法律上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B.增强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C.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体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0.

下表是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 领土、主权、完整 干涉内政 的使用频率

关键词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领土、主权、完整

45

63

21

21

7

206

194

132

干涉内政

7

10

18

15

8

122

154

127

据上表可知,新中国初期(  )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立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11.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12.

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公民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  )

A.确立三权分立制度B.具有早期的共和精神C.真正实现君民平等D.崇尚以法治国的理念

13.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各州有责任互相引渡逃犯,但各州刑法不同且司法层面分块行使,经常出现了拒绝引渡的事例,1925年得克萨斯州州长拒绝把一名逃犯引渡给马萨诸塞。据此可判断当时美国(  )

A.各州司法权由州长行使B.美国缺少统一的联邦宪法C.二元国家结构存在缺陷D.州与州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14.

路德从根本上怀疑人的行为在灵魂的得救中的意义,于是转向保罗和奥古斯丁,特别是《圣经》中 信仰是唯一标准 的说法。他认为在上帝和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这样路德提出 所有信徒都是牧师 的理论。由此可见,路德的新教(  )

A.旨在消除教会的中介作用B.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努力使灵魂得救C.反对基督教会的基本教义D.主张世俗世界和天主教会合二为一

15.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引发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武装干涉,法国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由此诞生了下图所示的进行曲。该曲传唱有助于(  )

A.激发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B.增强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C.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D.拿破仑赢得对外战争胜利

16.

1710年,英国议会规定政府邮政部门雇员不得参与议会选举活动,1877年美国总统发布命令,禁止联邦文官在政治性组织中担任职务,1883年又通过《彭德尔顿法》,申明了事务官职务常任的原则。可见英美的文官制度(  )

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持续稳定性B.缓和党派之间的矛盾冲突C.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D.有效加强政府的行政权力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立学总义

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

历史科目

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善美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

地理科目

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 宜悬本县图、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图、五洲图于壁上。

格致科目

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 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当先先就庭院中动物、 植物、矿物为其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

材料二
下图为 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册 中的插图(1911年)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圣谕 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 重农桑以足衣食 训子弟以禁非为 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村庄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村头是庄园直领地的实际管理者,也是整个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的关键人物,他须经村民选举产生,如遇领主阻挠,村民甚至不惜以集体拒服劳役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权利。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庄稼收割后穷人和妇女优先捡拾麦穗。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村庄共同体的主要职能。(4分)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古代中国乡约组织与西欧村庄在基层治理上的不同之处。(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历来实行银本位制,而世界银价操于列强之手,加之货币种类繁多,发行货币权分散,对商品流通和内外贸易都是不利的。国民党政府军费开支膨胀,财政赤字日益扩大。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1934年美国用高价向国内外收购白银,导致上海中外银行的存银从1934年6月的58500万元降低为12月的33500万元,国内白银挤兑风潮迭起。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出关于币制改革的布告: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

——摘编自黄如桐《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

材料二
危机期间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了两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由于美元成为了稀缺货币,1948—1958年,欧洲为了应付美元荒首先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实行自由化政策。195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英国提取5.62亿美元巨款,成为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开始。世界银行也在1948年以后将贷款重心从西欧转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5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3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00年8月12日,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典委员会,编暴新的民法法典,在他的亲自干预下,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1807年,这部法典正式定名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原则,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和契约自治的原则,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人们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这种对所有法国人都适用的统一的民法,连同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各种立法,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强化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也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100集》

材料二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是因为社会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法律关系难以确定。后来立法机关鉴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先公布《民法通则》、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1年的收养法、1995年的担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权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等,这些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律相对比较散乱、零碎甚至有冲突,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像民法典那样发挥出整体效应和统一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编纂统一民法典渐进主义策略。在一个成文法体系的国家,没有民法典,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边界就是模糊不清的,个人与个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很难明确化、稳定化。因此,我们的确需要一部高质量的、适应结构大型趋势的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安徽凤凰网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背景。(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