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256

一、单选题

1.

战国末期,荀子游历秦国,感慨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同 ),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而汉初贾谊则认为 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这反映了两者(  )

A.阶级立场的不同B.文化趋向的迥异C.政治理念的不同D.生活态度的差异

2.

图1位东汉制盐画像砖,描绘了四川人制盐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

图1

A.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B.农本意识与表现技巧的结合C.异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3.

致仕又称退休、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表1位唐朝致仕制度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表1

时期

调整状况

高祖、太宗朝

沿用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作为常式延续。

肃宗至宣宗朝

内官五品以上,外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

A.节约中央的财政支出B.精简地方行政机构C.适应国情国力的变化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4.

所谓 无籍之徒 是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明朝中后期 各处有等无籍之徒,托投权豪势要之家 。材料中 无籍之徒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农民破产B.经济发展,人口膨胀C.行为乖张,素质低下D.破坏秩序、毒化风气

5.

1895年严复说: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 1918年他又谈到: 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思想的变化(  )

A.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C.找到了崭新的救亡之路D.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6.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要》,明确了 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 的政策。这一举措(  )

A.推动了战时经济体制的构建B.消除了列强的经济掠夺C.形成了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D.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7.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材料反映了(  )

A.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面貌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

图2为1955年顾生岳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年画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图2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C.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可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9.

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纠正了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调整了对苏联的外交政策C.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D.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0.

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对死者的安葬,男性负责丧葬仪式公开的一面,女性执行实际的工作以及一些私人的事务。及至古典时代,女性在悼丧中的行为受到城邦法律的限制,在出殡时她们被迫与男人们分开。这体现出古希腊(  )

A.妇女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力B.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C.城邦制度下的性别关系特征D.注重民主和法治建设

1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是少数精英分子,但小小的意大利分裂得几乎一城一国,这些精英分子与群众接触并不困难,所以他们能与群众心声相应,并在他们的看法中融入普通市民的情感,这对未来的语言认同意义深远。该学者强调文艺复兴(  )

A.诞生于市民阶层B.促进了民族意识成长C.抨击了世俗王权D.加速了意大利的分裂

12.

法国在1881年颁布法律,要求7到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法国这样做旨在(  )

A.达成政治妥协B.推动教育的世俗化C.坚定共和信念D.推进福利国家建设

13.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这表明美国电影(  )

A.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创作源于艺术想象C.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渗透国家战略思维

14.

表2为1964—1979年英国经济变化主要趋势简表。它反映了当时英国(  )

表2

1964

1970

1974

1979

公共支出占GDP比例

341

377

404

411

通货膨胀率

31

78

169

134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

16

26

26

57

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

144

108

88

97

A.工业保持较快稳定增长B.社会保障体系日渐成熟C.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境D.政府放弃经济干预政策

15.

全球主义者早就俘虏了美国社会的相当大一部分,随着而来的是唐纳德·特朗普登场并颠覆了整个局面。这个富豪政治新手抛给精英们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是反对全球主义而倾向民族主义的,这是促成他出人意料迅速崛起的最重要因素。这反映出(  )

A.美国社会分裂不断加剧B.特定时空下的反全球化现象C.美国精英政治格局瓦解D.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不可协调

二、开放性试题

16.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表3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表3

朝代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朝

唐朝

宋辽金

节妇烈女数量

1

21

40

16

54

94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 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 唐宋变革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表4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科目及语种统计简表

表4

语种

科目

其他和不详

总计

百分比

哲学

9

2

1

21

1

34

65

宗教

1

2

3

06

文学

8

3

2

2

4

7

26

48

史地

8

10

3

90

17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3

7

2

83

25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5

73

15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3

14

24

9

56

105

杂录

5

2

1

2

24

4

38

71

总计

57

32

17

24

4

321

78

533

百分比

107

61

32

45

07

602

146

100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20世纪初,出现了译书汇编社、上海广智书局、励学译编社等众多译书机构,竞相翻译书籍。对于当时译书之热潮,身历其境之梁启超描述曰: 戊戌政变,继以庚子拳祸,清室衰微益暴露。青年学子,相率求学海外,而日本以接境故,赴者尤众。壬寅、癸卯间,译述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中国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加以评析。(14分)

18.

2020年5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表5为新中国编纂民法典重要阶段及发展状况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表5

阶段

民法典编纂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90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初

进入21世纪,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对新中国民法典的曲折发展历程作出合理解释。(12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 欧洲中心主义 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时代。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9分)
(2)考量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