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藏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75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45年,晋国实行 作爰田 ,其本义就是把原先的公田全部或部分分给国人,国人不再承担籍田的力役负担,而改为缴纳土地税,即由承担力役变为缴纳实物。这说明当时(  )

A.晋国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B.统治者的剥削方式发生改变C.土地私有制得到普遍确立D.分封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瓦解

2.

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到和帝即位,蔡伦为中常侍并参加政令制定;安帝亲掌朝政后,指责蔡伦曾诬陷其祖母宋贵人,命其向廷尉认罪。蔡伦最终服药自杀,其受封侯国被取消。这反映出(  )

A.东汉通过制度建设抑制宦官B.宦官参政导致东汉政治黑暗C.皇帝利用宦官削弱丞相权力D.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3.

下图是新疆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唐代垂直式织机织成的提花棉织品。另据《通典》记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所出,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西)贡氎布(细棉布)十端。这(  )

A.反映出新疆贡品以棉布为主B.表明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C.证明新疆棉纺织业技术较高D.说明国内区域贸易联系紧密

4.

顾炎武提出了由音韵文字通诸子百家的主张,借以达到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以救世 的目的;扬州学派的阮元曾指出: 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此可彼说起矣。 这(  )

A.说明儒家伦理道德被削弱B.表明明清君主专制加强C.彰显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D.体现出市民文化的兴盛

5.

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 东南互保 。由此可知(  )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B.义和团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6.

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领导的省港大罢工,邓中夏指出: 省港罢工不是什么增加工资,减少时间,改良待遇之经济斗争,而是为争取民族生存与国家体面政治之斗争。 他意在强调当时(  )

A.阶级矛盾已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挽救民族危亡C.工人运动急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工人运动应体现反帝爱国斗争色彩

7.

1932年,经济学家刘大钧在杂志上刊文: 各国经济政策皆趋于国家化,且对于资本主义之自由竞争及自由发展,皆多少加以取缔……(我国)一面受世界经济衰败之影响,一面又当国难临头,其经济政策应实行国家化,固无疑义。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各国普遍实行国有化政策B.中国加强经济干预势在必行C.政府战时经济体制已建立D.中国已践行凯恩斯主义理论

8.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实际上说明当时中国(  )

A.改革开放过程中仍需继续解放思想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拉开C.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9.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神学家德尔图良说: 皇帝的谕令和御法就像两把利斧,将古老的法律所形成的阴暗而杂乱的森林,将阴暗面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 据此可知(  )

A.皇帝诏令取代了原有的罗马法律B.神学家积极编撰并解释法典C.君主的意愿影响法律体系的构建D.帝国扩张使立法权发生转移

10.

1848年法国 二月事变 后,马克思感慨道: 巴黎无产阶级力图在资产阶级利益旁边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提出来当作社会本身的革命利益;无怪乎它在三色旗面前降下了红旗。 这说明(  )

A.无产阶级放弃了自身的利益B.法国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C.欧洲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D.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11.

下表为1921—1925年苏俄(联)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增长率(%)该表可以说明苏俄(联)(  )

年份

国别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苏俄

421

307

529

164

651

资本主义国家

191

92

24

71

A.工业发展的水平领先于世界B.向社会主义过渡条件已具备C.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优势

12.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多次对其顾问说: 最令我担心的两件事就是核武器和国际收支赤字。 林登·约翰逊曾说: 除了越南,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国际收支。 尼克松则对其顾问说: 我不希望受到国际货币问题的困扰。 这说明(  )

A.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B.美苏争霸造成财政困难C.经济多极化格局已形成D.战后货币体系受到冲击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 礼治 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 法治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和法家法律的儒家化,则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秦律规定: 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 非公室告,勿听 。又有 父盗子不为盗 子告父母,告者罪 等规定。从法律实践的价值观来看,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两者的结合可以从《唐律》中的 十恶 中得到集中反映。 十恶 中有四条半是维护宗法家族秩序的,另有四条半是维护集权专制政体的。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

材料二
1840年之后,西方法律文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礼治文化为底蕴、以专制体制为支撑的传统中国法律制度逐渐走向解体。各种社会力量在探索自强救国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改革法律的方案,中国传统法制逐渐向近代法制转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立了以《六法全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但近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秩序始终未能得以有效确立。

——摘编自蒋传光《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

材料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70年。新中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摧毁与建立(1949—1957年)、发展与偏离(1957—1966年)、停滞与毁灭(1966—1976年)、恢复与发展(1978—1997年)和法治建设新时期(1997年至今)五个阶段。随着时代的演进,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蒋传光《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向近代法制转型的原因,并说明其阻碍因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铁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是物资载运的工具、联络交通的渠道,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中国铁路图(1911年)(虚线为1911年在建铁路)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五代以来 天下之邑,率皆不治 。周世宗即位后便接连下诏求谏,鼓励群臣直谏。他规定官吏考核的标准,要求群臣献治国策。通过求谏和进谏的通道,周世宗搜罗了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大权独揽,但不刚愎自用,在要求群臣极言得失的基础上,任用李谷、范质、王溥等人执掌朝政。他还整顿科举制度,特开制科以搜罗人才。他下令罢功臣、国戚为藩镇,整顿各级行政机构和地方里甲制度,重视对地方官吏的任选。他认为节度使的幕僚宾佐和县令录事等官,应该 历试求人,委之共理 。显德五年,周世宗敕令两京五府、六曹判司只置一员,其余曹官及诸州观察使、两蕃判官,并宜省废;并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周世宗经常反思自己, 虽躬亲庶政,日览万机,亦恐无以胜任 。在他的影响下,后周政治逐渐趋向清明。

——摘编自徐明德《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政治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 西线无战事 ,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 静坐战争 假战争 奇怪战争 。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月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月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 鼓励士气 。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 静坐战争 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 静坐战争 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尔琢(1903—1928年),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率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 会剿 。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年3月23日第二版

(1)根据材料,概括王尔琢的主要革命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尔琢所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