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2 浏览数:1118

一、单选题

1.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  )

论述

出处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礼记·礼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固国,本乱则国危。

《管子·霸言》

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学而》

A.突出对政权的迎合和顺从,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B.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重视道德力量的感化作用,促使儒学逐步上升成为法律D.强调对统治者的行为约束,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

2.

汉武帝以后,随着 天人感应 理论盛行,每当发生灾异,西汉皇帝一般都会下 罪己诏 并且改元,表明自己悔过更新。但到了东汉后期, 及至灾异屡见,反以策让(免职)三公 。这一变化(  )

A.表明儒家学说已遭遇信任危机B.是外戚专权局面下君权的异化C.体现君权在神权光环下的嬗变D.与统治政策重大转变密切相关

3.

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征收货币)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  )

A.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B.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

4.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5.

宋代富民通过土地改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等方法,使得一些不可耕地变为可耕地、低产田变为高产田。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 富者数万石之租,小者万石、五千石,大者十万石、二十万石 。数量巨大的地租(  )

A.加剧了社会的奢靡风气B.造成了巨大的粮食浪费C.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进一步巩固了自然经济

6.

如图绘乾隆皇帝身着汉服在书房内的情景。这一作品(  )

《乾隆帝写字像轴》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儒学地位尊崇C.反映满洲贵族全面汉化D.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7.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 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 此信反映了(  )

A.一口通商 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8.

曾纪泽谈到 改约之事,宜从弱小之国办起,年年有修约之国,即年年有更正之条,至英、德、法、俄、美诸大国修约之年,彼迫于公论,不能夺我自主之权利,则中国收复权利。而不著痕迹也。 曾纪泽的外交思想(  )

A.体现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近代化B.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C.尚未认识到西方侵略的危害性D.反映国际治理体系渐趋公正化

9.

1927年7月28日,斯大林在发表的《时局问题简评》中指出: 在几个月以前,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当提出成立苏维埃的口号 现在,相反地,成立苏维埃的口号可以成为真正的革命口号 。斯大林的论断反映了(  )

A.斯大林对中国革命认识提高B.中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的指导C.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成立苏维埃条件完全成熟

10.

梁启超曾说: 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 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

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11.

下表是1949—1985年中国农民进城情况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

时期

特点

19491957

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

大出大进;逐渐严禁

19771985

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B.经济体制发生变动C.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基层治理走向宽松

12.

柏拉图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 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 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 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 施于公民。这一主张(  )

A.源于苏格拉底之死B.意在阐述 性本善 C.维护了自由和正义D.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13.

1562年,英国商人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海地产的食糖、金银等。此种贸易方式(  )

A.具有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特点B.符合西方自由主义经济需要C.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D.因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而衰落

14.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文盲率仅5.52%。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据此可知(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推动教育的发展B.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扮演了重要角色C.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

15.

1917年4月列宁提出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作出发动武装起义决定,以推翻临时政府。这一变化(  )

A.实质上违背 四月提纲 的主张B.成功推动了俄国革命的转型C.源于临时政府打破政权并存局面D.维护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16.

当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23%。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额利润B.多方经济力量助推世界格局进一步发展C.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D.第三世界对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影响极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流动激荡的时期:在这古今变革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政治空隙,这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天人关系问题上逐渐实现了从 重天 重人 的转变,逐步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处事原则;由于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宗法制的动摇,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削弱,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人格的独立,特别是 的解放; 四处奔走,在流动中,除少数人是追求某种理想外,多数则企求步入仕途;各国征伐不止,人才便受到普遍重视……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不仅表现在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人才由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转变的纵向流动。

——摘编自娄金香、李亚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论述》

材料二
民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有似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但又不同于春秋战国。相同的是国内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同的是国外还有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 族,有着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所想,无不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很少关注个人的名利得失。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只要是能强国富民的,他们都全力以赴。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时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不断接受和探索新的文化。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又有帝国主义压迫,所以涌现了很多有识之士立志报国。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流动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师在高校内部纵向的职称晋升和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横向流动;第二,教师在高校系统和社会上其他系统(主要是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流动。前一种情况可视为是系统内的流动,而后一种情况则是跨系统的流动。抗战爆发后,还出现了从北方向南方(西南)的区域流动。

——摘编自李强华《民国时期教育及人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的原因及历史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和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的异同。(9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是古代罗马的基本特征,古代罗马法作为 商品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是奴隶制法的颠峰之作。以下是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摘编自高仰光《罗马法探究

材料二

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法制表(部分)

英国

《权利法案》

制约国王权利,人治走向法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法国

《人权宣言》

反对专制等级制度,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875年宪法》

确立法国议会共和制

美国

《独立宣言》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1787年美国宪法》

确立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

克服危机,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王旖获《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探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的历史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历史作用。(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代美术作品中有许多反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图1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作品 图2 《八七会议》油画作品

图3 《遵义会议》油画作品 图4 《七届二中全会》油画作品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图片中的 油画中的重要会议 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任选其二,自拟标题,史实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了一股俄语热。1951年设立俄语系科的高校共有34所,是新中国成立前近3倍。教育部在1953年7月停办大部分师范院校英语系的决定, 1954年4月规定高中外语课以俄语为主,俄语成了我国的第一外语。60年代,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开始走向正规。1964年成立了隶属于国务院的外语规划小组,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在外语教育中英语为主,英语教学逐步得到了恢复和重视。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孟臻《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1958年7月随着美国远东海军陆战队进入戒备状态,台湾当局宣布进入 特别戒备状态 。毛泽东以此为契机,做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8月23日下午五点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金门炮战由此开始。9月30日美国希望台湾当局与大陆 划峡而治 ,使台湾成为美国用来威胁中国的 航空母舰 。蒋介石断然拒绝,与大陆方面默契地通过相互炮击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两岸对峙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双方注重炮击策略与技巧,不断降低军事打击力度,从 停一周到停两周 再到 单打双不打 。炮击具有明确的政治性,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时,进行了两次大打。除此以外,宣传和广播也是重要手段,两封《告台湾同胞书》给台湾官兵以强烈的思想和心理震撼,对降低双方敌对情绪、增加彼此认同、促进祖国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李尚清《金门炮战及其对台工作的策略启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门炮战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金门炮战中获取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能兼采当时汉学家、古文家长处,以补理学枯槁狭隘之病。其气象之阔大,色蕴之宏丰……涤生(曾国藩)之成就,不仅堪平大乱,足以震铄一时,即论学之平正通达,宽闳博实,有清二百余年,固亦少见其匹矣。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他(曾国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积极有为的变革者,而是旧制度的重建者……强化了封建体制,宣扬了传统观念,严重阻碍了变革的演进和深化,堵塞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道路。

——茅家琦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通史》

材料三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但他是个复杂的人,有着多种身份的人,是个很多方面都留下自己影响的人物。所谓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是中国封建专制阶段最后一尊政治偶像。

——摘自《1969年1月毛泽东谈话》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曾国藩的评价。(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