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广东省八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771

一、单选题

1.

2020年5月,河南巩义 河洛古国 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

公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这种由封地、封国而来的姓氏源于中国古(  )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

3.

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

公士

上造

簪袅

不更

大夫

官大夫

公大夫

公乘

五大夫

左庶长

右庶长

左更

中更

右更

少上造

大上造

驷车庶长

大庶长

关内侯

彻侯

大夫 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  )

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4.

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使 四书 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5.

王夫之说: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其旨在说明郡县制(  )

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6.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7.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经学特殊地位的确立,显示儒学的官方化得以确立,成为 学而优则仕 的工具。据此可知,汉代经学(  )

A.完全取代了其他学说B.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C.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D.促使儒学走向思辨化

8.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D.推恩令 的贯彻实施

9.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政令己出,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 王与马,共天下 。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

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D.特殊条件下对皇权的分散

10.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11.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由此可知(  )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12.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行政权B.削弱三省权限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D.加强皇权

13.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

14.

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 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 的诗共3313条,包含 的诗共2784条,包含 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15.

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  )

A.七下西洋实践了 天朝上国 的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东南边患有关

16.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 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17.

宋太宗曾表示: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宋太宗有此 用心 主要是因为(  )

A.宋太宗取得帝位的方式不正当B.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C.唐中期至五代政局带来的启示D.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的统治

18.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19.

史书载: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

A.辽朝B.西夏C.金朝D.元朝

20.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地方保有较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

21.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2.

这部小说以贵族家庭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23.

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 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24.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

25.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 通判 ,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 监司 ,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 正店 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4分)

27.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
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唐皇长策】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清帝奇功】

材料三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 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1)材料一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