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6 浏览数:587

一、单选题

1.

与下面一幅地图所示朝代相对应的治国主张,正确的是(  )

A.礼法并用、乡约教化、独尊儒术B.乡约教化、严刑峻法、独尊儒术C.严刑峻法、尊崇儒术、乡约教化D.礼法并用,尊崇儒术、乡约教化

2.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  )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

会稽等450

557

苏州等1374

江西

豫章郡18

豫章等454

658

洪州等734

福建

会稽郡南部1

建安郡9

214

福州等528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3.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 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 唐高祖时正式确立 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 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 。羁縻政策的实施(  )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4.

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5.

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 圣谕宣讲 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 圣谕 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 圣谕 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  )

A.重视基层治理B.开始独尊儒术C.注重政令传达D.压制宗族自治

6.

清朝统一全国后,实行因俗而治,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这些措施(  )

A.打破旧行政区划以加强中央集权B.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重要作用C.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7.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指出: 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这些社会精英的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报道,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这种类型的报纸表现了一种明显的民族主义的倾向。 对学者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维新派不关心社会经济发展B.民族主义倾向带有明显反帝色彩C.寻求立国之道表现为变法图存D.社会精英主张代表普通民众诉求

8.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

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B.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C.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

9.

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省份

19266

19276

会员数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500

273

促成当时农运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10.

有学者在论述民国币制时说: 国民政府因实行法币政策而充分掌握现金和集中贵金属金银等,以此向国外购买军火,这也预筹即将面对的战时通货不足、财政失衡等问题……若不行纸币则白银无法集中转运,政府也无财力抗战。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币政策(  )

A.密切了民众与国民政府的关系B.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C.会导致极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D.一定程度上为抗战做了准备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 豆选 、挨门串户等方式来保障政策落实。这些举措的实行(  )

A.保证了共产党队伍的纯洁B.提高了共产党的执政水平C.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D.有利于中共革命队伍的壮大

12.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金库主任崔中石拿10万美元贿赂党通局官员时说: 为了稳妥,昨晚在南京花旗银行现提的,也就10万,按今天的比价,一元兑换法币(国民政府官方货币)1200万。 当时中美货币兑换比例非常悬殊。与这一剧情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

A.法币严重通胀促使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刺激出口实行货币贬值
C.帝国主义滥发货币极大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美缔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造成了美元升值

13.

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 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 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 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该指示(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14.

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际和地区有效 改为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 一边倒 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5.

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  )

内容

出处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A.突破了姓 的观念束缚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C.对单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

16.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 (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17.

图2中数据变化取决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B.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精神力量D.国际局势总体和平稳定营造的良好环境

18.

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 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 ,国家权力由 王政 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19.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  )

A.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C.不再认同基督教的权威D.践行因信称义的主张

20.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确立了文官制度奉行 政治中立 的原则,规定在任的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的实施(  )

A.体现了议会对政党的监督B.阻滞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C.说明政党斗争决定内阁政策D.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有序运行

21.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文官制度法 。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 两官分途 ,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 两官分途 的形成(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22.

根据下表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时间

事件

1921

英国规定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进口税率。

1927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但未达成协议。

1933

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41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交战后货币政策;美国财政部顾问怀特受命考虑战后货币安排问题;《大西洋宪章》,英美两国提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问题。

1944

美苏英法中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A.大危机爆发前已经建立协调机制B.争夺制定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权C.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诱发经济危机D.努力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3.

世界银行2011年5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B.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C.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D.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阅读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四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背景,并简析我国当代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三、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

事件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渡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渡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美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8 611865,南北战争

1865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1900,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

德国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上表为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 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 天下 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殆不可以须臾缓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 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 ,各族 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 中华民族 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 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 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 边疆民族地区 概念,甚至采用 民族地区 指代 边疆地区 。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