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5. 湖北省黄冈市2014年高三年级4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8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 第一帝国 (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 第二帝国 (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第二帝国 第一帝国 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2.

宋代周行己说 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 这表明宋代(  )

A.官府垄断纸币的发行B.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C.租税主要用来平粜物价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3.

明清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由此可见改土归流(  )

A.以灵活务实的手段逐渐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直接控制和管理B.主要目的是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地方统治
C.争取战略要地,进而控制西南边区,巩固国防的需要D.根本目的要以汉族的传统观念影响西南各民族,达到 以汉化夷

4.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 国家是自然的产物,而人则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下列对这一说法理最确切的是(  )

A.强调当时的政治制度是精英政治的产物B.力求在大众意愿和精英意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
C.实际上为一切追求个人利益的行动提供了合法性D.认为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

5.

卢梭认为: 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 。这表明卢梭(  )

A.认可精英政治B.推崇代议制度C.崇尚直接民主D.反对纯粹民主

6.

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 ·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中说, 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 赢家通吃 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 这种现象根源于(  )

A.总统共和制的政体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C.两党政策大同小异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7.

严复认为:“(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这表明严复(  )

A.维护当时社会体制B.排斥卢梭《民约》思想C.思想落后保守,反对变革D.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是明显的自由主义者

8.

在近代中国公司出现之初,不论官督商办的大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积极地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并在市场上形成一股争购热潮,于是 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 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工业企业的出现(  )

A.都依赖于发行股票募集资金B.新股发行 争购潮 的出现是实业救国的表现
C.政府鼓励扶持政策增强了市场的信心D.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9.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发展了进化论关于 发展 的理论,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对之进行改造,使之与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依据进化哲学的理论,论证民权革命是世界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材料主要意图表明(  )

A.进化论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B.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进化论论证革命取代改良的必要性
C.民权革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D.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呈现出曲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0.

中共中央曾发表宣言称: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宣言(  )

A.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国情B.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质上偏离了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精神D.大大延缓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1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读图7《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

 

图7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A.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资本家缴税B.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C.使英国建立了欧洲最好的福利制度D.标志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

12.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 生死契约 ,实行分田到户。据此可以看出,1978年与1956年比较而言,农村的变化是(  )

A.人民自发尝试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规模实践
C.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出现 倾盲动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日本战败后,1947年10月25日,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索赔要求,总计金额为540亿美元。……按照传统的战争赔款方法,有现金赔款和实物赔款两种。由于日本的国库早在战争中掏空了,所以向日本索要现金根本不现实。然而日本又是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既没有石油煤炭等能源,也没有铁矿金矿等矿藏,以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赔偿的方式也行不通。剩下的只有用机器设备等实物进行赔偿,可是日本工厂的机 器大部份都在美军的战略轰炸中被炸毁,船舶也大部份被美军击沉,可以用于赔偿的实物也少碍可怜……1949年后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更使日本战争赔款几乎不可能: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中国在意识形态上与美日对立;而朝鲜战争更促使美国加快将日本建设为远东的盟友。1951年旧金山和会两岸均未参加,但在美国主导下,蒋政府不得不承认和会的结果,即中国民国放弃战争赔款……
1972年,在田中角荣访华之前,当时周恩来总理就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复以前,台湾的蒋介石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要求,我们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第二,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这样,为了支付对中国的赔偿,他们将长期被迫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

——摘编自《中国放弃对日索赔的真实原因》

材料二 《旧金山和约》规定, 将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其他工作上的服务,供各该盟国利用,作为协助各该国修复其所损害的费用。 吉田茂内阁外相说: 赔偿,应该作为政治问题来解决。 1954年,日缅签订协议,日本在10年内向缅甸提供价值相当于2亿美元的实物和劳役赔偿,每年提供500万美元的经济协作,同时规定在日缅共同经营的实业里,日本要持股40%,日缅实现了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1956年5月,日菲赔偿协议签订,日本拟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形式在20年内向菲律宾支付2.5亿美元的民间借款,是年7月23日,日菲赔偿协议生效时,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苏哈托执政时期,日本对印尼援助总额为32250万美元,其中包括贷款和赠款250万美元,印尼对华关系逆转,掀起迫害华侨和反共高潮。日本的机械、化肥、化学品等工艺品涌入印尼,日本资本侵入印尼的农业、石油、渔业和制造业各个部门。日本所需的燃料和矿物性原料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锡及锡合金占同类资源进口的96%,天然橡胶为98%。日本首相岸信介说: 日本是亚洲的日本……作为其代表去和美国握手,就会给日本增添光彩,也会给整个亚洲增添光彩。

——摘编自《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中国放弃对日索赔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6分)和影响(9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0、图11,提取两项有关中西方科技文明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902年张之洞首先提出十年内逐步废止科举制度,这一建议受到清廷采纳。方法是每科取士名额递减,分三科减尽,十年之后,一律从学堂取士。……此后不久袁世凯、端方等大员会奏《请废科举折》,认为 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绝无大兴之望。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十年莆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视,岂能我待。 ……端方与袁世凯的废科举的建议被清廷采纳。
材料二 废除科举后……全国各地的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开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建立,……虽然新式学堂建立,也提出了诸多带有近代性质的建议和方案,但是彼对的中国,内忧外患,西学尚只了解皮毛,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来酝酿发展一种更好的新的选官制度。清政府的选官由于缺少标准,出现了讨官跑官,任人唯亲、植党营私等现象。
这就导致原本混乱的社会更加乌烟瘴气……读书人失去了科举入仕、读书做官的进路之后,必须寻找其他安身立命的退路,他们开始把注意力从古典文章的记忆注释转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开始接受西方涌入的各种思潮,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团体,他们中很多人迅速倒向了革命派或者成为地方士绅、督抚以及立宪派的坚定支持者,还有些读书人为谋求生路加入了新式军队,他们由于接受了革命派的主张,对满清政府的强烈不满使得他们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主力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在科举制改革问题上的变化。并概括导致变化的原因。(要求: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废除科举制度的认识。(要求:不得摘抄材料原文)(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各种政体下的每一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确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1913年9月,(内阁)秉承袁世凯之意提出改变国会制宪与选举程序,要求先选举正式总统后制定宪法,国民党议员被迫违心同意。9月5日、8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选举总统案。宪法起草委员会仅用了5天就完成《大总统选举法》,10月5日公布。6日,在军警荷枪实弹的恐怖气氛中,国会议员苦熬11个小时,终于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

(1)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认为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8分)
(2)材料二中立法机构的运作与洛克的设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诺门罕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边界 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坎发生……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

——摘自《百度百科之诺门坎战役》

材料二 1940年后,日本东京为 北进 南进 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短时间结束夺取东南亚的南洋作战后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连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通过诺门坎之战,使苏联能够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敢于抽空远东边境的20个亚洲师投入欧洲战场,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摘自《凤凰资讯之日苏诺订坎战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门坎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概括诺门坎战役的历史影响。(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秋瑾被清政府以革命罪杀害后引起舆论的不同反应。《申报》云: 秋瑾女士曾至日本游学,程度颇高。近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僳傈 。秋瑾 殊负新学名誉,此次惨被株连,无不同声叹息。 《时报》则发表文章称秋瑾是一个如 俄之苏菲亚、法之罗兰夫人 的女权革命者。“(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曰 革命,革命 ,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16号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徐锡麟与秋瑾的大幅照片。孙中山则说: 秋使虽已捐躯,火种依然存在,毋忘我浙东受难同志。
材料二 范文澜说: 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 她认定革命是救国的唯一道路 ,并 坚决走革命道路 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 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1)请概括材料一对秋瑾之死的不同评价?(9分)
(2)结合材料指出秋瑾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