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T8联考(湖北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533

一、单选题

1.

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 ,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

图1

A.源远流长B.多元包容C.泾渭分明D.争霸称雄

2.

两汉时期,御史大夫 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唐六典》规定: 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 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

A.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B.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C.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D.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3.

表1为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表1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太平兴国五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25

540%

元丰元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0%

崇宁元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0%

对于上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正确推论是(  )

A.宋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赋税制度改革使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

4.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由此可见(  )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B.儒家思想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C.儒家思想经历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转变D.时代的发展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

5.

有学者研究清代中英贸易时发现,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以下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竞争力B.民族资本主义在不断成长C.工业革命导致银元反向流动D.中国与美洲贸易联系加强

6.

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朝的君臣在有关对外条约的谕旨和奏折中充斥着 恩赏 推恩 新恩 等外交语言;之后在中外条约关系的实践中,清政府官员往往用诸如 以求两益 互得利益 互惠互利 的表述。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追求利益外交B.与列强关系趋于平等C.洋务新政成效显著D.天朝上国理念的动摇

7.

表2为1929—1935年武汉地区棉纺织品出口量,其中的变化折射出当时中国(  )

表2

年份

棉布百万关两

棉纱千关担

1929

04

192

1930

05

81

1931

09

120

1932

14

118

1933

14

91

1934

19

168

1935

27

250

A.棉纺织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B.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支持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

图2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该漫画(  )

图2

A.描绘了列强共同控制东三省的状况B.揭示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C.体现了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努力D.昭示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

9.

表3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  )

表3

时间

主张

文献

19273

一切权力归农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0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论》

19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10.

1980年,由生产磨床转产的北京洗衣机总厂生产 白兰牌 洗衣机,将98%的零部件交给36个农村大队工厂店加工。这使得该厂机器产量由1979年的0.7万台,大幅增加为1983年的23万台,生产成本降低44%,带动了100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体现了(  )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协作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C.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已经完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

据统计,雅典在一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祭典和节日60余个。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这一现象(  )

A.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情B.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C.扩大了城邦统治的范围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12.

伏尔泰怒斥: 你们曾经利用无知、迷信、疯狂的时代,来剥夺我们的地产,把我们践踏在你们的脚下,用苦命人的脂膏把自己养的肥头大耳。现在你们发抖吧!理性的日子来到了。 这里的 你们 最可能是(  )

A.封建君主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教会势力

13.

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明(  )

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工业文明显现曙光C.新教理论初步形成D.科学革命解放思想

14.

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材料反映了(  )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15.

1956年,苏联《文学报》对西方某文化现象有如下评论: 为什么它对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艺术的影响又是在一切国家势不可挡呢……他们继承了生活真实的路线……他们认为自己是血统纯正的现实主义者,并且实际上也是现实主义者,因为他们描绘了自己时代的迸涌如泉的沸腾的生活。 苏联艺术家所评论的西方艺术流派(  )

A.希望修补理性王国的不足B.深入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C.用光色变化抒发自我感受D.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悲观

16.

跨国公司在二战后大量涌现,在70年代末进入高潮,到1985年,各个跨国公司在本国之外的产量超过世界贸易总量。这些公司的发展一方面摧垮了投资目标国固有的生产结构,另一方面与那些国家在各个生产领域加强合作。材料反映了(  )

A.贸易自由化面临严峻挑战B.发展中国家被逐渐边缘化C.发达国家成为唯一受益者D.跨国公司推动全球化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古代的 天下观 】(14分)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 天下 天下 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 天下 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 后世 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 天下 的文化多元而渐变 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 天下观 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8分)

18.

【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屡遭西方列强侵略的清王朝,已经完全处于 将萎之华,惨于槁木 的境地。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与督促下,清政府开始派出驻外使团。这些使团的人员,亲历西方,实地考察、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并且由于官方的派遣、特殊的身份,被邀参加了许多宫廷、贵族、富商等举行的交际舞会,也被邀请观看了许多舞蹈演出,在他们的日记、随笔里,我们发现了近代国人走向世界,接触、了解西方舞蹈的最初的足迹。

——张艳《激荡与融合:西方舞蹈在近代中国》

材料二
西方舞蹈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并成为国人一种新的娱乐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反映了人们对西方文化由陌生、新奇、甚至排拒到交流、融合这样一个大趋势。虽然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但是却打破了中国城市民众精神世界的封闭、单调与宁静,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和仿行西洋生活方式,并顺应中国文化加以改易和创新,传统的娱乐生活方式抑或逐渐衰微、消亡,抑或适时增添了不少新内容而发生着变异。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由此日益走向西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变迁过程,中国社会呈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张艳《西舞东传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西方舞蹈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舞蹈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带来的影响。(6分)

19.

【社会问题与福利政策】(16分)
材料一
英国第一个睦邻馆是1884年由巴涅特在东伦敦创建的汤恩比馆。汤恩比是牛津大学的一名讲师,他非常关注贫民生活,通过在贫民区里讲课来了解贫民的需要。慈善组织会社倾向于将贫穷问题进行个体归因,睦邻运动认为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巴涅特把睦邻馆视作一种教育的工具,他号召公立学校和大学的学生与贫民一起生活,并利用知识分子的教育和道德模范作用协助社会发展。睦邻运动的活动包括个人发展教育(如儿童夏令营、艺术展览、青年俱乐部等)、济贫活动、社会问题研究以及社会政策辩论等……到1922年,英国睦邻馆的数量已超过了60间,并建立起英国睦邻及社会行动中心协会。

——摘编自雷杰、蔡天《国家、社会与市场的交织:英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回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福利国家思潮的兴起。政府开始干预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从自发的慈善事业阶段走向政府参与组织管理阶段。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作为现代社区工作的雏形,睦邻运动……对我国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睦邻运动 兴起的原因,并归纳其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区 睦邻运动 影响减弱的原因,并简析西方 睦邻运动 的兴衰对我国社区治理的启示。(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民族危机与历史的变革】(12分)
荆楚中学的历史学习小组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近代史上的1898年进行了如下分析:

1898

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传播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在全世界加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有些同学看到了中外历史的关联,有些同学看到了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还有同学看到了晚清中国错失改革良机的遗憾教训。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任意一个其它时间(年份或年代),对其进行剖析,并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要求:写明选择的时间,分析应该表述成文,不要画图表,结论明确合理,整体论述应有逻辑性。(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