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湖南长沙窑初建于初唐至中唐时期,中晚唐时期窑工们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地区的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逐渐走向兴盛。作为商业性瓷窑,它器形多样,实用性强,价格低廉,产品经湘江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三大外销瓷窑之一。为迎合顾客的需求和审美,装饰纹样上常常能看到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还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了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五代时期战乱频仍,行业竞争剧烈,海外市场不断衰退,长沙窑逐渐断烧。
——摘编自张思桐《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等
材料二
清中后期,湖南醴陵以釉下青花粗瓷为主打的陶瓷业逐渐起步。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创办瓷业学堂,成立瓷业公司,引进制瓷机械及技术人员,始产细瓷。其烧制的釉下五彩瓷突破了长沙窑单色技艺,1915年夺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世界闻名。民国年间一度瓷厂倒闭、技术失传。新中国成立初,依托国家贷款支持,瓷厂逐渐恢复生产。20世纪60年代,按原料开采、产品分类、机械制造、运输储备等门类,多家企事业单位被调整改组,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协作配套体系。国庆十周年制作的
“胜利杯
”进入中南海,产品成为国家领导人日用瓷,还成为国宴瓷、国家陈列瓷以及外交礼品瓷代表。1978年后私营瓷厂兴起,1984年对美产品出口数和创汇额名列全国第一。21世纪初,独创一种耐高温红色釉烧制而成的瓷器,被意味深长地命名为
“中国红
”。在晚清瓷业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被誉为中国陶瓷行业技能人才的
“黄埔军校
”,醴陵被誉为
“红色官窑
”,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
“国瓷
”。
——摘编自张广核《“国瓷”的前世今生——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长沙窑的产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长沙窑,醴陵制瓷业发展历程的显著不同,并阐释醴陵釉下五彩瓷成为
“国瓷
”的原因。(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