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676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握有百万资财的富商巨贾, 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其中一些人堪比一都之君,与其有着相似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被称为 素封 素封 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B.礼乐制度已不被遵循C.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D.官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2.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用《诗经》中的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和《春秋》中的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来证明一位养父为其养子隐瞒罪行是无罪的。这一做法(  )

A.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C.强化了春秋一统观念D.促进了法制的儒学化

3.

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4.

下图是唐朝都城和宋朝都城的示意图,对比两城的街道可以推知(  )

A.长安城城市功能更完备B.东京城商业活动更便利C.长安城城址地形更平坦D.东京城人口聚集更密集

5.

范仲淹的《书扇示门人》中有言: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以种地为喻,很有些 得之勿喜、失之勿悲 的超脱,暗合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境界。这反映出北宋(  )

A.土地流转情况较为普遍B.体制改革遇到了巨大阻力C.道教精神注人理学思想D.农业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6.

清代临沂张氏的家法规定:族内如有诉讼,族长要在祖宗牌位前发誓绝不徇私,如果可以在家族内解决,则以祖宗名义责令,如果无法解决,则上报官府。所报之事,官府多批示按张家家法处置即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封闭B.宗族势力的强大C.宗法制度的延续D.地方豪族的割据

7.

1906年颁布的《同盟会宣言》提到,革命程序是军队与人民同受治于军法之下,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以天下平定后六年为限,颁布宪法,国民公举大总统及公举议员以组织国会。这一主张(  )

A.将革命分为军政民政、宪政B.在三权分立外补充了军事权C.民众参政能力是革命的前提D.需要寄希望于理想化的执政者

8.

对下表关于1894—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统计(单位:百万元)

1894

1914

1920

1936年关内

官僚资本

工业

36

84

114

340

交通运输

17

394

555

164

民族资本

工业

19

205

459

1448

交通运输

1

82

129

149

A.民族资本一战时期最盛B.官僚资本侧重交通基础建设C.民族资本重商业轻工业D.官僚资本严重挤压民族资本

9.

1937年初,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写了《统一与和平》一文,该文说:国民党的 统一 不同于中共的 联合 。他说: 无论怎样联合,内部的单位仍存在。所谓统一,是把原有的单位经过统一运动之后融化为一个整个的单位。 这一观点反映了国民党(  )

A.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组织力量反击日本的全面侵华C.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D.反对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

10.

1962年初,湖南长沙的一些公社生产队自主探索各种形式的 联产记酬责任制 ,湖南省委为此专门派驻工作组到生产大队了解情况,探寻乡村发展道路。这种探索的背景是(  )

A.农业合作社已全面推行B.人民公社体制遭到否定C.国民经济调整接近完成D.责任制利于解放生产力

11.

耕耙耱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碎土保湿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左图古代和下图当代的耕耙耱技术,这说明了耕耙耱技术(  )

A.操作的原理延续至今B.引领现代化农业革新C.劳作实用性大大增强D.对农业生产无甚作用

12.

雅典的政治团体都意图利用陶片放逐的形式打击政治对手,但这一做法如同火中取栗,每一派别绝不会轻易提案进行陶片放逐。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  )

A.公民大会难以正常运转B.民主观念维护政治秩序C.直接民主动摇城邦稳定D.人民主权导致派系斗争

13.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规定行使法国最高行政权的执行会议由立法议会选举产生。后来拥有立法权的国民公会,可以通过救国委员会直接行使行政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扫除了保皇派政治势力B.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建立了议会共和制体制D.隐藏了执政官独裁风险

14.

19世纪初期的英格兰流行起了时装风潮,人们愈发频繁的讨论起衣着装扮,不同款式的服饰和搭配出现。而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的连简裤都是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传统文化的影响较难突破B.文化交流开拓了英国视野C.工业革命提升了消费能力D.英国致力于引领时尚潮流

15.

1933年1月,苏联宣告已经比既定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表反映 一五 计划时期苏联部分工业指标的计划与实际情况。据此推知,苏联(  )

万吨

石油

万吨

万吨

万吨

汽车

万辆

拖拉机万台

铁路

万公里

1928

3550

1160

338

430

007

013

769

初步计划

6800

1900

800

830

——

——

88

实际完成

6440

2140

616

592

239

489

818

A.新旧工业发展程度不一B.实际未能完成计划指标C.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D.经济危机冲击工业建设

16.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任命独立检察官纠察官员腐败,以此排除政治干扰和避免行政部门的自我调查。但这一制度被称作 第四权 而遭到诟病,最终在1999年被国会停用。这一制度说明美国(  )

A.惩治腐败情况不甚理想B.国会权力迎来新的增强C.司法独立原则遭受挑战D.分权制衡传统动态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城,将大量丝绸、工艺品赏赐给西域小国,罗马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丝绸质地轻,经得起冷热气候变化,适合艰苦条件下的长途陆地贩运,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高价足以抵偿昂贵的运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丝绸之路大规模畅通的时间少,民间零星局部畅通的时间多。唐朝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握的海运一通,就更没必要走陆地的崇山峻岭了。中国官方关注的是朝贡,对外赏赐无度,造成财富流失,国库空虚,而且不主动经营外贸,主要利益为外方所得,对民间贸易却一贯限制甚至禁止,或课以重税,以致民间非走私不能获利。

——摘编自葛剑雄《从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

材料二
西班牙侵占菲岛的初期,有大量的中国商船从漳州月港涌向马尼拉。据估计,自1571年漳州与马尼拉贸易开始后的30年里,约有630艘中国帆船从漳州港驶往马尼拉。进口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不胜枚举,令人难以 想象房间里哪一样精致的东西不是来自中国的
随之而来的,马尼拉人口从西班牙占领前的2000人猛增到1591年的3.4万人。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点增多,建筑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马尼拉成为 东方的威尼斯 。马尼拉主教贝纳维得斯于1603年7月5日写道:国王陛下准许菲岛从美洲载回的价值50万西元的船货中,真正属于马尼拉市民的不超过15万西元,其余的都是秘鲁或墨西哥商人的。

——摘编自李德霞《16—-17世纪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7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德意志地区积极进行发明和创造,研究成果和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成为当时欧洲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到1875年,帝国境内已经有118家200—1000名工人的大型企业。德意志帝国实质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容克贵族占有着最重要的国家官职、高级行政职务、在军队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军官职位。容克贵族为了保持原有的垄断统治地位,便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与资产阶级争夺工业无产者。作为容克贵族最典型代表的帝国宰相俾斯麦坚定地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是国家的责任。他说: 社会问题只有国家才能解决。

——桂莉《简论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二
从1967年英镑贬值开始,英国的经济情况迅速恶化。整个70年代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速度加快,国家收支不平衡加剧。英国迫切需要改革福利国家体制,减轻财政负担,重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实际上,早在福利国家制度建立之初,西方经济学家中的一些人就坚决反对福利国家的混合经济模式,认为这是一条 通向奴役的道路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声音,整个社会对这样的理论没有多大兴趣。但在英国经济遇到麻烦,甚至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之时,这些看法逐步为社会广泛接受,并形成了一股要求改变现状的思潮。

——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和英国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的异同。(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15年8月,日本TBS电视台在二战结束70周年前夕,推出了反战的特别策划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讲述了护士天野希代的坎坷经历:

时间

剧情

1923

佃户家孩子希代的母亲重病,在护士悉心照料下才得以康复,希代决心成为护士

1929

希代在公立学堂发奋学习,考入了护士专科学校

1932

希代顺利从护士专科学校毕业,随即收到战时召集令,前往中国东北

1932—1934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被日军践踏,但希代并没有放弃信念

1935

东北拓荒团中川亘的博爱精神感动了希代,希代与中川亘结婚,并生下孩子博人

1937

希代不忍大量伤员无人照料,无奈再次穿上护士服

19458

中川亘收到征兵令,被迫加入关东军,在与苏军作战中受重伤,中川亘死在希代怀中

苏军占领了日本拓荒团,希代和博人从此失去联系

19459

解放军接管东北,救下了准备自尽的护士们,并邀请希代加入解放军成为随军护士

194910

希代随解放军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庆典。博人流浪时曾收养他的地主被枪毙

194911

解放军中的日本医护人员被遣送回国,博人参加解放军成为军医,母子再次错过

1950

回到日本的希代没有放弃寻找博人,朝鲜战争爆发,希代再次成为随军护士

1953

博人被派往朝鲜战场,母子在韩国相见;战争结束,博人回到中国,母子再次分离

1972

博人前往日本,和已是58岁的母亲希代最终团聚

(注:日本驻东北拓荒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鼓励民众移民东北,这类移民群体被称为拓荒团)
阅读表格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加以说明。(提示:提炼主题时不必将每一条剧情都囊括其中,选择几则剧情提炼出一个主题即可。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文章说: 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 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 亦就是:在政治方面上比较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上比较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 中间路线 的主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中间路线 的主张。(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