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2086

一、单选题

1.

殷周以来的仪礼,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扩大,就有了国家性的典礼,像祭天、祭山川等。仪礼有严格规则,有上下有差别、等级有次第的差序格局,也是伦理的秩序。这反映了(  )

A.分封制度的由来B.家国一体的实质C.儒法之争的根源D.道德形成的过程

2.

从表1中的材料可知,在两汉时期实行的户籍制度之下(  )

表1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汉书·食货志下》

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

《汉书·昭帝纪》

盖宽饶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汉书·盖宽饶西汉宣帝时名臣传》

孔氏子孙,不免编户

《汉书·梅福西汉末年名臣传》

曹魏时期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汉书注》唐朝·颜师古

A.户籍与赋役分开管理B.成员法律身份等级森严C.成员法律身份独立平等D.基层的治理无序混乱

3.

图1和图2是唐代前期和后期朝廷录取进士来源地分布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  )

图1 唐代前期进士分布图                       图2 唐代后期进士分布图

A.说明了唐代后期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反映了唐代前期与后期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说明了唐代政治从贵族垄断到平民化的过程D.反映了唐代各地区教育出现了均衡化的倾向

4.

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 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宋神宗年号)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 上述变化反映出宋朝(  )

A.加强对州郡的控制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C.重视海外贸易收入D.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5.

16—18世纪中期,中国的强盛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朝腐败损害了国际形象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D.英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6.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虽然已经渐次传入中国,但在很长时间内,一般士大夫认真关心这种新学的很少,直到中法战争前,仍然是 满朝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耻士类 。这说明了(  )

A.进行思想变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B.中法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C.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学习西方的思潮还没出现

7.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为此在毗邻纱厂附近或交通沿线的地方,农民纷纷把粮田改种棉花,棉田面积大幅增加,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知当时(  )

A.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部分地区B.日本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农村的经济结构变动只是区域性的D.农业已较深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8.

图3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4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 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 这两幅图片 (  )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9.

表2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这表明(  )

表2

192812

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4

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 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

A.中共更加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B.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C.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D.依靠法律指导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10.

1116年,法兰德斯(现在比利时境内)的伯爵取消了司法性的决斗(让控辩双方决斗辨明胜负),同时多数城市设立了针对商人的法庭,从城镇人中选择有能力的人来进行裁决。很快,所有的国家纷纷仿效,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城镇均取得了司法独立,这使得城镇成为司法独立的岛屿,处于习惯法之外。这意味着当时在西欧(  )

A.已抛弃了传统的习惯法B.已摆脱了罗马法的影响C.商人的权益可得到城市司法保护D.大部分城市已经获得了自治地位

11.

在 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宫廷画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鲁埃为蓬帕杜尔夫人画的最后一张肖像中,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 中国风 印花棉布长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

12.

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圈地运动发展到了议会圈地时期。据资料统计从1700年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了81%,而这个时期的农业人口却只增加了8.5%。据估计在175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粮食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知圈地运动(  )

A.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出生率B.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C.是英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改革D.是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13.

19世纪上半期,相继爆发了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这次浪潮被称为 亚洲革命风暴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被称为 亚洲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 亚洲革命风暴 相比(  )

A.革命的根本任务不同B.领导阶级发生了改变C.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D.使西方殖民体系出现崩溃

14.

十月革命之后不久,苏俄出现了 苏维埃文学 ,其作品着重描写苏维埃政权在血与火中顽强诞生的过程及新政权建立后在各个方面的开创性业绩,表现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歌颂革命领袖和斗争英雄,揭露和鞭挞阶级敌人。这种浪漫主义的潮流与同一时期西方现代主义的迷茫和颓废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了(  )

A.革命激发的创作热情B.一战带来的心理创伤C.两种文学流派间的风格区别D.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5.

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声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和叙利亚,对以美国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了禁运,使得油价暴涨,引发197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 黄金时期 结束,出现了广泛的长期的 滞胀 现象。这说明了(  )

A.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世界经济主导权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成果的脆弱性C.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已紧密相连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两极对峙

二、材料阅读

16.

马球运动是一项传播广泛的古老运动,在古代欧亚大陆流行。目前,史学界对马球运动的起源地还未做出统一定义,主要有三种学说。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4分)

马球:起源于哪里?

材料一

表3 三种马球起源学说

起源说

主要依据

波斯起源说

19世纪以来,欧洲体育史学者认为马球运动为最古老的棍击球类游戏,最先记载出现于波斯文。据文献记载,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公元224年至公元651,马球运动十分盛行。

吐蕃起源说

有学者考证指出polo”,语源于古代藏语的polu”,在波斯语中没有波罗这个名称,而且另外也找不到它取得球字意义的语根。《本世纪辞典》和《大英百科辞典》都认为polo 一词出自藏文,这从词语来源上证明马球是出自西藏地区的。

中原起源说

中国古代汉字中很早就有这个字出现。现存古代文献中字最早见于西晋的《大宝积经》卷,其中写到观诸含识,如毯为轮,精圆不定。西晋时的《字书》和南北朝的《玉篇》里都均记载有字。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懍的著作《荆楚岁时记》有字。有学者研究指出藏族所见的击球运动的记载比汉族晚五个世纪

——摘编自常浩凯《唐代马球服饰文化研究》

材料二

图6 四川省成都平原出土的东汉打马球画像砖(图片来源:李重申《中国马球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会有多种马球起源学说?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倾向于哪种学说?说明你的理由。(5分)
(3)在考证材料中这类历史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晚清画报的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靠漫画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2分)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

18.

从近代以来中国形成一批工业中心,带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7分)
材料

工业中心:生成与规划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9中工业分布特点,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7分)
(2)与图9相比,对图 10、图11中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层次分明,逻辑合理。)(10分)

19.

世界从古到今,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公元 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