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浙江省山河联盟高一第一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1 浏览数:727

一、单选题

1.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遗址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2.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 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 由此可知,西周 封建之道 (  )

A.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形成不同等级的诸侯国D.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些主张出自(  )

A.孔子B.荀子C.老子D.韩非子

4.

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5.

西晋时期内迁的 五胡 中,不包括(  )

A.匈奴B.鲜卑C.羯D.回鹘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当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实行了(  )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分封制D.宗法制

7.

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

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8.

两税之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此赋税制度的实施(  )

A.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B.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加重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9.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面是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的梳理,与表中序号顺序相对应的是(  )

少数民族政权

主要关系

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

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

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

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A.①辽 ②西夏 ③元 ④金B.①西夏 ②金 ③辽 ④元C.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D.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元

10.

元朝时,被外国旅行家称为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的城市是(  )

A.杭州B.大都C.长安D.明州

11.

雍正帝 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 这是因为他(  )

A.废除了宰相B.沿用了奏折制度C.设立了内阁D.实行了改土归流

12.

明末,欧洲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也带来了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下列文献资料与此相关的是(  )
①《四库全书》 ②《几何原本》 ③《本草纲目》 ④《坤舆万国全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

严复称 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要感受 任公妙才 可以阅读(  )

A.《革命军》B.《变法通议》C.《资政新篇》D.《新学伪经考》

14.

右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 

A.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D.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

15.

《史记》纳 四夷传 (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 七十列传 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16.

一带一路 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道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之路,同时更是政治沟通、文化交流之路。必将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下列事件与 一带一路 产生的作用相同的有(  )
①张骞通西域 ②戚继光抗倭 ③郑和下西洋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7.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 王与(司)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  )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18.

胡人 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下图是唐代文物 胡人执犁俑 ,某班同学为该文物写了解说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曲辕犁是唐朝北方农民对犁耕农具作出改进而形成
②曲辕犁当时已经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③该文物可以侧面反映唐朝民族融合的情况
④该文物是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唐朝经济与文化情况的史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9.

我国古代善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经验进行总结。下列是我国被誉为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的一部科技著作中的插图,该著作应是(  )

A.《梦溪笔谈》B.《农书》C.《天工开物》D.《古今图书集成》

20.

朱熹曰: 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盖天只教我饥则食,渴则饮,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 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

A.合理需求符合天理B.压抑人的自然欲求C.人欲与天理相一致D.摒弃人的一切欲望

21.

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②③④①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

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判断中西关系仍为华夷秩序,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徐继畲《瀛寰志略》则意识到中西关系己面临 大变局 ,应 取法泰西文明 以商贾为本计 ,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二者皆(  )

A.坚守传统华夷观念B.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C.代表新兴阶级利益D.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

23.

1900年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东南督抚,与上海各国领事订结保护东南、不与战事之约,表示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这客观上表明(  )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列强侵华行为受到有效遏制C.反清成为时代主流D.晚清地方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24.

从1840年开始,随着列强的步步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下列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按其获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日本获得在中国投资设厂权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③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④英法德美四国获得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与投资优先权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25.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6.

学者杜亚泉对近代某事件作出如此评价:它呈现出多重变奏的面貌,它是以民主立宪为最终目的的革命;它是 思想战 的爆发;它开局有功、建设不足。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7.

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

28.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陈独秀意在(  )

A.批判封建伦理B.主张国家至上C.反对西方民主D.抨击君主专制

二、材料阅读

29.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 梦回宋朝 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

赋税总额

农业税

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

3559万贯

2321万贯

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

5698万贯

2762万贯

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

7070万贯

2162万贯

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气象(6分)

30.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 中国 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朝。……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 中华 的一部分。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二
康乾盛世 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地方管理的角度说明元明两代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 中华的一部分 的重要史实。(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及特点。(4分)

31.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近代工业厂矿,多达四百七十余个,投资近九千五百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八年间新增的资本,至少达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辛亥革命前五十年投资的总和。……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由辛亥革命前的五六十万人,增加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二百万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为代表的的洋务派 进行工业化探索 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他们 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其迅速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