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8 浏览数:885

一、单选题

1.

商代有专业神职人员,卜辞中称 贞人 。然而王不但亲贞,而且亲卜,贞、卜全由商王一人主持。这反映出(  )

A.商代占卜与祭祀职位形同虚设B.商代神权政治色彩逐渐淡化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代专制王权为神权所束缚

2.

公元前500年,东部的齐国和燕国,铸造了形状不同的刀币。公元前355年,秦国开始使用半两钱,而南方的楚国使用铜铸布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商品经济居于领先地位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统一C.经济文化差异影响货币形态D.社会稳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

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 这是对先秦时期中国两种思想流派的叙述,这两种思想流派是(  )

A.儒、法B.道、法C.儒、墨D.儒、道

4.

秦汉政府在以文书命令的形式下达某项行政事务时,往往会明确告诉下级完成期限,这个期限通常被称为 期会 会日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政治受到冲击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5.

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知,反秦大起义(  )

主要力量

身份

大泽乡发难者

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戍卒

响应者

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

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

6.

东汉太守一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7.

天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98一404 年)初,朝廷规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这表明北魏时期(  )

A.社会经济持续繁荣B.农业获得迅速发展C.农业生产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8.

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9.

下图为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出土的壁画《马球图》。这幅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华夷观念的盛行B.通俗画开始流行C.尚武精神的盛行D.贵族生活的场景

10.

唐文宗时,中书门下专门向皇帝奏请,要求刺史凡离任一月后,委派各州上佐,即长史、别驾或司马、录事参军, 各下诸县,取耆老、百姓等状 ,即听取乡族势力对离任刺史工作的反映。这一举措(  )

A.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强化了对中央官员的监督C.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D.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11.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 千金 ,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由此可见,《千金方》(  )

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B.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C.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D.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12.

宋代政府将佃农专门注籍为客户,既在原则上保证其国家 编户齐民 的地位,又将其与有 常产 的主户区别对待。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土地兼并的加剧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13.

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 悲剧 的措施是(  )

A.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使枢密院与 三衙 分权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14.

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  )

A.刻画文人形象B.体现世俗乐趣C.反映秀美景趣D.描写都市生活

15.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 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16.

下表所示为西夏君主三次获得邻国皇帝封号的背景。这反映出(  )

封号来源

背景

辽在金的攻势下朝不保夕

宋在南渡后谋求恢复中原却屡战屡败

金后期时刻受到蒙古的威胁

A.西夏当时无法与邻国保持和平B.西夏地位与邻国实力变化相关C.蒙古灭亡西夏的战争困难重重D.蒙古和西夏联合灭亡南宋王朝

17.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 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虽然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 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郡县制B.行省制C.道府县制D.分封制

18.

元朝实行严格的夜禁政策,但时人诗歌不乏对夜市的描写,如 南有市,灯火夜眠迟 市声初息水声闻,月照虹桥夜未分。 这从侧面反映了元朝(  )

A.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B.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C.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D.封建专制制度的废弛

19.

下表所示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及的一段史实,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内)各部门送进皇宫的奏折及其呈报的事件数量(单位:件)。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

奏章数量

1160

呈报事项

3291

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

145

明太祖日均处理事件

411

A.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奋的帝王B.废丞相导致皇帝的负担加重C.明代初年国家政局极不稳定D.内阁成员处理政务能力薄弱

20.

永乐年间,明朝允许江东蒙古人及女真人朝贡和互市。如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 敕镇守辽东保定侯孟善曰,缘边鞑靼、女直、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扰之。 这反映出当时(  )

A.蒙古部众归顺明朝B.民族经济交流加强C.明朝边疆政策保守D.汉蒙矛盾彻底化解

21.

下图所示是高 某同学为学习明代某 历史事件而整理的笔记,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A.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风范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22.

清顺治时,包括盐课、榷关及某些杂税项目在内的工商税收与地丁银的比率约为13 : 87,康熙中期上升到14 : 86,乾隆中期则增至约29: 71。这一变化源于(  )

A.工商税收名目增多B.工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C.新生产方式的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23.

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军队,长期驻扎西宁,直接介入青海蒙回各部诸多事务。自此以后,清朝派往蒙古各地、天山南北的领兵将领在战后大多转化为驻防的将军大臣。这些举动(  )

A.扩大了清朝前期的国家版图B.强化了 改土归流 的政策C.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北的管理D.奠定了 康乾盛世 的基础

24.

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 禁书 。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  )

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大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文缛节,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之内,谓之为 国人 ,封地所在的一些主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体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那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 亲民之官 。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来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奉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来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类别

说明

行卷诗

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以便中举。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

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

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落榜诗

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嘏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8 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注:1.正店是指曲酒专卖权的酒店,拥有造酒作坊,是专门接待京城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饮食业场所。2.图中的圆形皆为商业网点。

——摘编自朱金、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

从图5中提取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个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结论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 国家用度 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的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变方向。这就致使海洋观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摘编自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末明初之后中国海洋安全隐患的表现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8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