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浙江省山河联盟高二第一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4 浏览数:639

一、单选题

1.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能体现 周秦之变 的有(  )
①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②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③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④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

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部分朝代集议参与人员的情况,以下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朝代

参加的主要官员

六部尚书、督察院、阁臣

三公九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及博士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六部官员

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3.

下图内容是对西方国家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判断该国家是(  )

公民大会拥有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4.

《大宪章》第13条规定: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俱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

A.顺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B.兼顾了国王和教会的利益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确认了议会具有征税权力

5.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记录于(  )

A.《左传·襄公十四年》B.《晋书·段灼传》C.《韩非子·有度》D.《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6.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文官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文官制度(  )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下列举措属于国民政府参照北洋政府做法的是(  )

A.由考试院负责考试选拔人才B.允许符合年龄的男女参加考试C.采用甄别审查措施取得任用资格D.推行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8.

1723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本特利博士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首席法官的普拉特评论道: 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与自然公正是不相容的 。这里的 自然公正 是指(  )

A.程序公正B.无罪推定C.证据充足D.法律至上

9.

西晋时期,法律规定 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 ,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 五服 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10.

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A.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法治建设的历程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时空观念 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隋朝常骏在①处出航到达赤土国B.宋朝开辟了由②处出发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C.清朝在③处迎来土尔扈特部的回归D.汉朝在④处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宜

12.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以开元廿二年正月廿日,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 该墓志可以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井真成推崇并学习中华文化           ②井真成可能是作为遣唐使出使长安
③井真成在玄宗时不幸英年早逝        ④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

16—19世纪,近代民族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个人对国家忠诚超过对国王的忠诚B.国家的版图常因国王婚姻关系改变C.国家鼓励对爱国人士的崇拜D.有国旗、国歌、国家节日等

14.

国际法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秩序,维持世界的和平稳定,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下列有关国际法的发展史实错误的是(  )

A.荷兰人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D.《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①提出 三个离不开 ②坚持 两个共同 的民族工作主题
③强调 五个认同     ④提出 四个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2019年上半年,中国举行了三场主场外交活动(如下表)。这三场外交活动共同体现了中国(  )

外交活动

中国声音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中国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开辟新路径,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A.多边外交,打破了超级大国霸权的局面B.和平合作,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独立自主,坚持原则与灵活并举的外交D.开放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交流

17.

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 完全新型的关系 。由此可知,毛泽东(  )

A.提出了 一边倒 外交策略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18.

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B.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C.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D.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19.

下表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至太平天国之乱前,清朝的财政收入结构表。这种税收结构表明(  )

税种

总计

地丁杂税

盐课

关税

项目

实征数

实征数

比重

实征数

比重

实征数

比重

1840年前

41919100

30759100

7338%

5745000

1370%

5415000

1292%

1841

39617526

30431744

7681%

4958083

1251%

4227699

1067%

1842

38712018

29593435

7645%

4981839

1287%

4136744

1069%

1845

40804525

30213900

7405%

5074161

1244%

5516464

1352%

1849

36003506

26322672

7311%

4955871

1376%

4724963

1312%

A.鸦片战争敲响了清廷从经济上走向灭亡的丧钟B.关税收入大幅增长说明清廷正向现代化国家转型
C.清廷当时仍是一个传统税收为主的国家D.税收繁多沉重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0.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 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 ,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 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 这说明(  )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21.

钱帛并行 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绢帛 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 ,成了 货币商品 ,和铜钱同时流通。绢帛是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知 钱帛兼行 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代绢帛拥有广阔的市场B.唐代绢帛的制作世界领先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度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 钱荒

22.

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以下关于晚清以来货币发展情况,错误的是(  )

A.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B.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归国有C.解放战争期间,法币彻底崩溃D.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3.

汉朝人民在缴纳赋税时,算赋、口赋用货币;田赋用谷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谷粟。国家支付方面,赏赐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赐布帛之事多于黄金。由此推测(  )

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汉代农民赋役负担沉重C.商品货币关系复杂D.实物向货币地租转变

24.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

《商君书》曰: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血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缩小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26.

明中后期,某些地方的绅士试图以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维护地方的稳定与繁荣。内阁也出现了职权宰相化的发展趋势。这可以说明,当时(  )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八股取士导致官员水平低下C.地方治理水平有待提升D.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

27.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出英国(  )

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B.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C.社会保障内容的扩大D.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28.

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29.

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              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0.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  )
①番茄 ②洋葱 ③辣椒 ④咖啡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31.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 ,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 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 ,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 英美法系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6分)

32.

学习完书本知识后,同学们对古罗马奴隶是否不具有任何权利展开了探究,并撰写了如下记录:(10分)
一组: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二组: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 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 本性 相矛盾的 ,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 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4】由此看来,……
小组探究中所运用到的参考资料: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小组探究所引用的 参考资料 中,哪些是一手史料?哪些是二手史料?(写序号,4分)
(2)在一组同学的①②③④条记录中,哪几条属于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哪几条属于研究者本人的评价?(写序号,2分)
(3)结合二组同学的记录,请你解释一下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33.

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 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 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方面实行合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网络版《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3分)为了 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做了哪些重大努力?(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反思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2分)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 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 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 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