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424.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4.5)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116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材料描述的制度在隋唐时期体现为(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C.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柳宗元说:
“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
“
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
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
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
“
清党
”
“
分共
”
告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
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
“
相亲不出50里
”
到
“
互联网上找知音
”
,择偶标准也从选择
“
嫁汉吃饭
”
到寻找
“
知心爱人
”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彼特拉克认为做学问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据此可知( )
A.希腊先哲强调人的价值
B.智者学派反对探索自然的奥秘
C.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D.启蒙思想歌颂理性和科学精神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1848年 1917年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的《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
“
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
“
欧洲梦
”
的含义是( )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
货币主义
”
理论,大力主张
“
自由市场经济
”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有可能( )
A.否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B.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
“
黄金时期
”
D.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
“
人道主义
”
,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关注
“
人
”
方面,提出过哪些民本思想?(4分)
(2)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6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
“
人不断解放竹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6分)
(4)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8分)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
“
误读
”
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
“
龙
”
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
“
龙
”
——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
“
中国龙
”
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9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
“
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
?(7分)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
“
误读
”
?(4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