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1 浏览数:808

一、单选题

1.

在建构起以华夷五方为基本内容的天下观后,西周统治者在职官系统中设立了专门的四夷职官,如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 (e)师、旄(mao)人、鞮鞻(di lou)氏等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和演奏。西周设立四夷职官(  )

A.大大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力B.利于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C.稳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秩序D.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2.

图1是在四川出土的汉代酒肆画像砖,画面上 前店后坊 (当街卖酒、后台汇集原料酿酒)的场景依稀可辨;画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直观地呈现了汉代人的物质生活。对画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汉代(  )

图1

A.商业突破了严格的时空限制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C.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了松动D.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市场繁荣

3.

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改原作的悲剧结局,借女主人公崔莺莺之口,表达了 学梁鸿与孟光(东汉隐士, 举案齐眉 典故的主人公)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喻指科举)”的人生追求。这表明该剧(  )

A.蕴含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B.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手法C.迎合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政策D.折射出追求功名的社会心态

4.

1567年,明穆宗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其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据记载,在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吕宋岛(今属菲律宾), 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 。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  )

A.弃农经商现象日益普遍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发展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

5.

图2所示为1840~185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情况(图中所列为正当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这一数值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100英镑

图2

A.进口关税的提高B.通商口岸的增多C.自然经济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

6.

中国近代某场战争进程中,李鸿章等南方四大总督向列国提出 自保疆土,长江及苏杭内地的外国人生命财产,由各督抚承诺保护,上海租界的中外商民生命财产,则由各国共同保护 的方案,经过对各国公使的游说,最终达成妥协。这场战争后(  )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公开勾结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 最大的意义 就在于其(使人们)对 中古 (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8.

1948~1949年,中共中央在已巩固的解放区,几乎按照村村有小学,每个区(县以下单位)有一所或几所中心小学的要求恢复和发展基础教育,并要求各中小学实行 教学做合一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加强政治、军事教育,引导师生参加土地改革和支前活动。这些做法(  )

A.增进了群众的政治认同B.配合了国共第二次合作C.提高了党员的劳动素养D.实现了基础教育普及化

9.

图3所示为1953年12月签发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某女性选民的选民证。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图3

A.人民参政权利得到彰显B.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提高

10.

2021年9月,我国 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 回家 ,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救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B.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11.

表1所示为苏格拉底和王阳明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  )

表1

言论

提出者

天下无知识,天下决无道德。知识者,道德之体,而道德者,知识之用也。是谓知德合一论

苏格拉底

知外无行,行外无知。若俟知得真时去行,则必终身不行,亦必终身不知

王阳明

A.主张 知行合一 B.注重对道德的遵从C.强调知识的善性D.热衷探寻万物本源

12.

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具有选举权的人们通过普选直接产生。选民所选出的代表即使在实际担任公社各个部门的职务以后,仍必须接受选民和社会媒体的监督,对选民负责。当选民认为他们不称职时,选民可以随时将其罢免,并选出新的代表。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提高了媒体的政治地位B.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C.发展了资产阶级代议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

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案》,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强制实行文化测验的移民法,规定凡年满16岁而不能阅读英文或其他语种文字的外国人,均不许进入美国。这一变化源于美国(  )

A.转嫁危机的需要B.意识形态的偏见C.种族歧视被消除D.工业化发展要求

14.

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曾意图通过凯恩斯计划维系英镑的货币霸权地位,但是美国的怀特计划最终获得了与会国的认可,成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蓝本。随后成立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将总部设在美国。据此可知,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

A.服务美国霸权需要B.实现了各国汇率统一C.符合客观经济规律D.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15.

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了一系列 文明优劣论 历史终结论 ,并向全世界广泛推销。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这一宣言的出台可以印证20世纪末(  )

A.反对霸权成为全球共识B.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C.文明的多样性受到重视D.亚洲儿童权利屡遭侵犯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展开的一场斗争。进入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

——摘编自宫艳丽《另辟蹊径的英国内战史研究——读戴维·昂德唐的<狂欢、暴动与叛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轰轰炮声掀翻了清朝统治的殿堂。在这历史转变的伟大时刻,革命派理应精诚团结,为共同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奋斗不已。但事实与之相反,革命派在涣散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光复会依然奉行 分裂 的方针,攻击孙中山、黄兴,鼓吹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把临时政府讽喻为 群盗鼠窃狗偷 。而同盟会方面又毫不相让,竭力保持自己在权力分配中的 正统 地位,甚至鼓吹采取非常手段对付对方。

——摘编自陈梅龙《蒋介石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40~166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必然性。(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英两国近代反封建革命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图4、图5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 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 超稳定结构 并处于 高水平停滞 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讲话内容及时间

解读

(1)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

    ——列宁(1920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国内战争爆发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这一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间接导致了国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

(3)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

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出于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斯大林模式因为排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后续的发展。

(4)

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

    ——赫鲁晓夫(1953

参照材料中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解读。

四、材料阅读

1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清初编审户口,分军、民、匠、灶四种户籍,十六岁以上成年男子称 ,凡编审在册的成年男子,都须缴纳丁银,但各地额度多寡不一。康熙时编审户口,老不除籍,壮不加丁,亡故者仍在籍不除。数代人的丁银负担都集中到在籍男丁身上。有的地方的情况甚至是, 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 。随着无田农民被迫逃亡,应纳丁银又转由常住人丁负担。康熙晚年,人口隐匿、逃亡问题已非常严重。顺治时,陕西南郑、浙江嵊县等地就曾试行过 丁随粮行 摊丁入亩 ’的办法。有的地方将逃亡、去世的人丁的丁银摊入田亩作为土地税征收。雍正帝登基后,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推行 摊丁入亩 ,统一依据占田数量征派赋税。占田多的地主须多纳田赋和附加的地丁银,少地和无地的农民则可少交或不交赋税。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改革税制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帝改革税制的积极影响。(6分)

2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 双边 公约被改造为 多边 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年8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 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6分)

21.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吴于廑(1913—1993),少时家境清寒,靠奖学金、公费以及知名教授的举荐完成了学业。1947年,吴于廑在公费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武大任教的40年里,他还担任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的决定,1964年,吴先生和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共同主编了四卷本《世界通史》及配套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这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填补了当时我国高等学校世界通史教科书的空白。同年,他还发表论文,历史地分析了世界历史上包括西欧中心论在内的各种中心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20世纪80年代,吴先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论断启发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世界史学科的重要论断,为世界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文学与历史杂志》,埃及《金字塔报》都发表了专门文章介绍吴于廑先生的学术思想。

——摘编自李荣建《世界史学家吴于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于廑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于廑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