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766

一、单选题

1.

我国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就史料的来源来看,下列各项中信度最高的是(  )

2.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 亚圣 。下列思想观点中,孟子提出的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 非攻 C.无为而治 D.行 仁政 治国

3.

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是秦朝(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李斯列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汉书·主父偃传》

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柳宗元《封建论》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A.统一天下、疆域辽阔B.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C.以吏为师、刑法严苛D.通过改革确立君主专制

4.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法,设立均输官在各地统一征购货物并转运至各处贩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商贾牟取暴利B.政府垄断盐铁贸易C.加重农民的劳役负担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但到东晋南朝时期则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D.南方地区战乱较少和政局稳定

6.

有人描述中国古代一位书法大家的作品道: 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这里描述的书法形式是(  )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

7.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如图),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 石室祖庙 。据此可以得出(  )

A.文献记录可以与文化遗存互证B.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真相C.历史遗迹的价值源于学者发掘D.《魏书》能够充分印证历史真实

8.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 是指(  )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迁都洛阳

9.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 史论 的是(  )

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B.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C.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D.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

10.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 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方田均税法D.两税法

11.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830名进士

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

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

其他

7096%

1314%

159%

5386%

2263%

2451%

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B.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D.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12.

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 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商帮大多聚集于此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C.市坊界限已被打破D.市镇经济颇为繁盛

13.

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伦理规范族人、家人的言行举止。这说明宋代儒学(  )

A.逐渐走向僵化和教条B.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趋于社会化和世俗化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14.

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可是到了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材料反映了(  )

A.社会成员等级界限消失B.经济发展影响世俗生活C.反传统思想日益普遍化D.传统礼法规范不复存在

15.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二、材料阅读

16.

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 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 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太祖时期地方 制约机制 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17.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巩固自上而下的皇权一统秩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朱元璋)曰: 而其(元朝)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明代皇帝们在维护皇权方面尚不昏昧。皇帝们从这一点出发,给予其辅政之事实,而不予宰相之名,以防止和牵制他们过于强大后据宰相之位以篡皇权的危险。

——摘编自夏骏杰《简论明代司礼监与内阁的运行机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他们 属于哪一机构?为何说这一机构有 辅政之事实 而无 宰相之名
4 )据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巩固皇权的基本策略。

18.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应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编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够体现这种改革思想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 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 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19.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 和尔邻里,齐尔姻族…… 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 .《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 一念而善 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 一念而恶 成为 恶人 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 请兵灭之 ,而在于使乡约之民 兴其善念 ,阳明镇守南赣三年, 贛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遢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清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