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8 浏览数:470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 。这表明殷周时期(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2.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 衣冠南渡 ,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南渡 直接推动了(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D.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3.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 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4.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 棉争粮田 桑争稻田 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5.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6.

(201 9·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8)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 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 。人们便此 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8.

(改编)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 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材料中 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 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9.

从12世纪开始,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经济的发展要求(  )

A.加强王权,统一国家B.扩大教会的势力范围C.维护封君封臣关系D.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10.

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 国庆 解放日 。这主要表明了英国(  )

A.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B.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C.民主政治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12.

20世纪5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侧重于外交上的协调、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组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原料生产及出口国组织、全球性的经济协调组织纷纷涌现。这一变化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B.经济发展是取得政治独立的前提C.新兴国家掌握经济全球化主导权D.新兴民族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战略

1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除了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政权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14.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坚持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5.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中写道: 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们发现,他们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B.全球化会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C.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D.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材料阅读

16.

(13分)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 十三部 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1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 中国名片 ,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下图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正面图案。
上述图片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