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年级1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1280

一、单选题

1.

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 余一人 ,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 等;《尚书·盘庚》中也有 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 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2.

秦朝芝罘碑文中记载:皇帝哀众,遂发讨师。……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振救黔首;琅邪碑文中也有记载: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由此可知(  )

A.秦朝执政严格奉行法家思想B.百姓为秦始皇歌功颂德C.儒家思想在秦朝有一定影响D.秦朝短命而亡另有其因

3.

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的数量;继则维持绢帛的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的不足;再则限制蓄钱,以谋钱流通于市。这些举措旨在(  )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

4.

绍兴七年(1137年),帝曰: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帝以海外诸番朝贡,附带货物交易者,须有官专主之,遂于浙江、福建、广东设市舶提举司。明朝这一举措(  )

A.适应了对外贸易的政治化B.推动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C.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

5.

表1是中国古代一定时期粮食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表1

朝代

耕地面积

亿市亩

人口

亿人

人均粮食种植

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

市斤

每一劳动力的成品粮生产率市斤

战国中晚期

090

0846

423

216

2027

西汉末

238

2240

376

264

2151

211

1990

376

334

2396

415

3900

375

309

2179

465

4200

328

346

2255

清中叶

727

6180

171

367

1260

A.经济繁荣主要表现为粮食亩产增加B.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繁荣C.粮食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土地开垦D.人口过快增长制约生产率提高

6.

鸦片战争以后,国人先后提出了建立海军抵抗侵略的海防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  )

A.顺应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需要B.推动了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C.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基于国人对世界形势的深刻认识

7.

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按时均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1868年,非湘军出身的马新贻代替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据此可知(  )

A.地方势力现尾大不掉之势B.内忧外患导致清廷人事动荡C.清政府中央权威相对稳固D.洋务运动得到朝廷大力支持

8.

图1是1911年时人创作的一幅政府漫画《加人一等》。作者意在(  )

图1

A.揭露列强不断侵略中国B.阐明人民大众深受压迫C.批判清政府与洋人勾结D.强调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9.

1954年10月毛泽东在其讲话中强调: 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和平……以便开发国内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愿意打仗……凡是赞成这个目标的,我们都能同它合作。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积极反对霸权主义B.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C.外交政策益趋成熟D.外交环境有明显改善

10.

表2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人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  )

表2

年份

1939

1940

1941

1942

1945

公营贸易收入

603

272

——

1396320

7599953

财政岁入

66003

97310

196051

3486750

16100743

百分比

091%

028%

——

42%

4707 %

A.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C.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D.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

11.

在古代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在公民大会上出现争执时保持中立,人人必须站在某一立场上反对另一方,否则将被没收财产并予以流放;哲学家或饱学之士也无权隐居,他们有义务在公民大会上投票选举,并轮流为官。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民主决策,实行公民轮番而治B.依法治国,有效防范以权谋私C.崇尚理性,人文精神充分弘扬D.国家至上,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12.

在意大利14世纪以来的二百年间,除了那种受天主教会影响认为时间只是人们忍受苦难的过程、毫无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之外,一种将时间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视珍惜时间、勤奋奋斗为高贵品质的新观念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座右铭。这说明当时(  )

A.天主教会宗教特权被推翻B.尊重现世渐成社会主流思潮C.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盛行D.公众时间观念出现阶级分化

13.

表3是19世纪英国工业品出口和境外投资的地理分布情况表(注:以百分比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表3

时期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其他

工业品出口

18161822

596

333

61

10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65

48

11

8

24

9

境外

投资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30

66

9

23

2

1854

55

25

15

5

1870

25

27

11

印度)22

自治领)12

3

A.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衰落B.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争夺加剧C.工业化浪潮在欧美大陆迅速扩展D.世界商贸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14.

英国将甘地称为 圣雄 ,将曼德拉称为 和平斗士 ,宣称他们的思想为 普世主义 价值观。英国此举意在(  )

A.强化殖民地的依附意识B.有条件地支持印度独立C.塑造人类合作共赢的局面D.尊重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

15.

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B.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C.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表4 唐至宋诗人的现代地域分布情况

省份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河南

52

68

76

46

21

306

55

陕西

46

61

76

49

14

50

5

河北

47

32

52

26

28

83

6

山西

31

29

44

30

6

64

8

山东

16

12

11

19

8

156

25

甘肃

7

8

11

13

3

16

3

北京

0

0

0

0

3

0

0

辽宁

1

1

1

0

0

0

0

天津

0

0

0

0

0

4

0

新疆

0

3

0

0

0

0

0

宁夏

0

0

1

0

0

2

0

小计

200

214

272

183

80

684

102

南方

江苏

24

37

42

32

32

329

206

浙江

19

15

41

54

34

514

923

福建

0

4

12

40

35

529

538

江西

2

3

13

30

28

330

473

四川

4

6

17

16

23

261

183

安徽

6

8

8

18

16

139

122

湖北

9

12

8

13

1

57

22

湖南

1

1

4

12

17

67

62

广东

3

4

3

9

11

54

51

广西

0

0

0

4

4

17

5

上海

0

0

0

0

0

7

11

云南

0

0

0

1

1

0

0

贵州

0

0

0

0

0

0

1

海南

0

0

0

0

0

1

1

重庆

0

0

0

0

0

3

2

小计

68

90

148

229

202

2308

2600

——据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整理

综合表4中的信息,概括唐至宋诗人的空间分布变化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15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掀起回国投资建厂的热潮,为支援祖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1929年至1932年底,南洋华侨归国者就超过二十八万人。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抗战的不同时期,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变化。

——据昊元、童莹《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空间分布:基于政策视角的解读》

图2

注:1932年,受日军侵华形势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长安为陪都进行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所给地图中画出中国抗战不同时期内海外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的主要区域及其方向变化,并任选其中两大区域说明理由。(13分)(要求:按图例要求圈画出大致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化方向;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部内容互相矛盾的宪法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一些 互相矛盾 的规定,这突出体现在宪法总纲第八、九、十条的内容上。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材料
第八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
第九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改善经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宪法中 互相矛盾 的规定进行评述。(14分)

三、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何以崛起?

英国的崛起是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研究英国何以崛起这一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两则史料。
材料一
对食品的渴求是英国发展的驱动力。17世纪以来,产自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海域的鳕鱼深受民众喜爱,为此英国成为纽芬兰捕鱼业的主角,谊岛最终也成为其殖民地。英国商人又靠把大量的腌鳕鱼卖到欧洲各国而发大财,再用这些利润去资助海上探险家和商船海员的航行。1570—1689年间,英国舰船吨位增加了7倍,英国成为欧洲主要海上强国。
对于甜味的渴求在英国也势不可当。到1775年,英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糖取代亚麻跃居第一,这使其在拉美地区的甘蔗种植因对工人有持续需求,进而又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发展,仅1688年英国的蔗糖岛就需要2万名奴隶。蔗糖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巨大财富,还有成长起来的商业和工业。

——据【英】莉齐·克林汉姆《饥饿帝国》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有所恢复。由于人口供给不足,在英国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雇主们不得不支付高工资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当时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英国工人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也为未来的技术革命提供了备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1)材料一、二对于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有价值吗?分别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材料一、二都展现了怎样的历史研究视角?利用该视角研究问题需要注意什么?(4分)
(3)对于该小组的研究,你认为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史料?举两例予以说明。(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