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19 浏览数:381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通过检索春秋战国时期22种诸子文献,发现 字出现1741次,其中 圣人 1031次, 圣王 302次。圣、圣人、圣王使用的频率之高,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  )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努力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推崇 以德治国 的思想

2.

秦汉时期,朝廷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可下达到最基层的亭、里及黎民百姓。由此可见,秦汉文书政治(  )

A.维护了王朝的长期稳定B.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征D.强化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3.

如图为河南南阳市邢营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的 耕耘乐舞百戏图 。图的下层右端为耕耘图:右部为一农妇,梳髻,着长襦,左肩掮锄,柄端系一壶罐,锄部挂一篮状物,似在担浆送食。其前为庄稼地,长满禾苗,田间一农夫,头戴尖顶冠,裸露上身,正努力耕耘。据此可知,当时(  )

A.农耕技术向中原地区扩展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形成C.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D.生产中呈现小农经济模式

4.

据统计,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有些酒楼还设立了灯箱广告,夜晚可以点亮,就像现在的霓虹灯广告。这表明当时(  )

A.广告文化首次出现B.坊市制度受到冲击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5.

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的专制中央集权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有效制约了司礼太监的权力

6.

据统计,在清朝建立后两百余年中,将军、都统、副都统等官职,基本上为满族贵族充任,只有到了清末才有为数极少的汉人充任。同治以后,清朝形成了汉族大臣握有东南各省督抚大权的政治格局。这一变化说明晚清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B.政权结构发生变化C.新的阶级力量迅速崛起D.督抚专权局面形成

7.

在1865年至1895年之间,中国发行中文报刊86种,外文报刊91种,多数报刊以商业、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极少涉及时政评论和政治改革问题。1895年后,报纸的数量急剧上升,开始大量传播救国保种的相关思想。这表明当时(  )

A.民众参政环境发生了变化B.大众传媒迎合了时代主题C.读报成为百姓生活一部分D.政论性报刊成为媒体主流

8.

1945年4月2日,从中国回到美国述职的赫尔利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美国政府 全力支持蒋介石政府 ,而 不支持任何武装的政党和军阀 。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  )
①得到了美国各阶层的支持 ②加速了中国内战的爆发
③反映了其扶蒋反共的政策 ④加速了国共关系的破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下列图片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宣传画,这些作品反映了(  )

A.新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B.大跃进时出现 左倾 冒进C.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D.双百 方针推动艺术创作

10.

建国初期,重庆市户籍人口从1951年的1725.34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2005.18万人;1959—1961年,全市户籍人口降至1961年的1791.57万人;1962年至今,全市户籍人口持续稳定增长,2018年达到3403.64万人。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迟滞了社会经济发展B.改革开放改变了城乡人口结构C.人口变化与国家政策调整相关D.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持续增长

11.

伯里克利的国葬典礼演说,首先从祖辈们如何通过战争保卫雅典谈起,中间是父辈们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帝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胜利纪念碑;直到他们自己那正值壮年的一代如何巩固帝国的历史。由此可见,其演讲(  )

A.重视公民身心和谐发展B.反映了个人主义的倾向C.折射出城邦至上的理念D.体现了自我认知的深入

12.

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建立了许多种植园,并使用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到18世纪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黑人达到77.6万人,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黑人人数高达188.7万人,占拉美全部人口约1/7。  这表明当时(  )
①拉丁美洲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殖民扩张影响拉美经济结构            ④葡萄牙和西班牙经济引领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自16世纪起,法语开始试图改变拉丁语主导法国文化表达的状况。17世纪后期,法语在与拉丁语的竞争中最终获得了法国文化的阐释权。到18世纪,古典法语已经成为通用语言,并以报刊、书籍等形式构建了一个内在统一的 法语文学共和国 。这一现象(  )

A.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开启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14.

列宁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区分,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 初级形式 完全巩固 的不同发展情况。还提出了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完备的社会主义 成熟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等概念。这一认识(  )

A.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正确方向B.蕴含着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C.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D.阐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15.

有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并没有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世界还是处在一种 冷和平 、不安全的环境中。世界大战可能打不起来,但普遍的、完全意义的和平还没有到来,人类还没有完全告别冷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国际局势的动荡成为世界主流B.地区性争端处于急剧上升状态C.和平与发展并非当今社会主题D.国际关系新秩序尚未确立起来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在西北边境设交市监管理互市,是中央派出机构。唐朝沿用隋制,继续设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 诸市互监 云: 汉、魏以降,缘边郡国皆有互市,与夷狄交易,置其物产也。并郡县主之,而不别置官吏。 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 ,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 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其官市者,两分练,一分蕃彩,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唐初,以 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为要义,在川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到武德二年(619年), 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 。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 皆得世袭 其部落代袭刺史等官 ,仅 天宝中国家所赐官告共三十九通 。同时,唐朝还对这些内附的 首领 们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与和配合出征打仗的地方首领还授予军职。通过积极采取羁縻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和大量封授、赏赐,唐朝强化了对川西北地区的政治领属。宋朝沿袭唐朝旧制并使用唐朝的封印,宋朝予以默认。

——摘编自黄辛建、次旦顿珠《唐宋两朝在川西北地区的羁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西北边境互市的贸易特点,并分析边境互市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官方朝贡贸易旨在政治上 耀兵异域 怀柔远人 ,以确立宗主国的地位,明初禁海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由于政治动机。明初国力有限,在无法根除蒙元威胁的情况下,朱元璋只能通过一系列的禁海措热、构鼓坚园的海上长域,以维护其统治。朱元璋颁布了海上禁令,规定 片板不许入海 。为了荻取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明初的民间海上贸易依然在暗中进行,屡禁不止。明代的中外贸易只能以朝贡形式进行、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沿海地区建立卫所,加强海防;二是制定法律禁止沿海商民出海。

——摘编自陈昆、孙秀冰《明代朝贡体系下的海上贸易》

材料二
从1607年英国成功地在弗吉尼亚建立起了北美大陆上第一块英国殖民地起,到了1640年革命前夕、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已经初成体系。英国1640年革命之后,新成立的共和国代表了相当部分新贵族以及工商业者的利益,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由于战事的影响,在1646—1650年间,粮食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克伦威尔的共和国为了复苏海洋经济,决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战略,1651年10月9日,英国议会颁布了著名的《航海条例》。英荷战争之后,荷兰被迫承认了《航海条例》,英国成功地在海上建立起了一套贸易保护体系。

——摘编自王硕《17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贸易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本质,并简述明代禁海政策和朝贡贸易实施目的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并分析英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平稳渐进式的发展,而是一种跳跃式发展。重庆工业130年来的成长路径,经历了四次跳跃式发展。

重庆四次跳跃式发展概况

阶段

概况

第一次

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

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广东兵工厂等迁渝,集聚了全国主要兵器生产能力。由汉阳铁工厂、上海钢厂迁渝联合组建的大渡口钢铁厂,是大后方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内迁工厂成为战时重庆的化工基础和支柱。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的血脉在重庆得以延续。

第二次

三线建设时期(19641980

19641967年,重庆市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基地是国家三线建设投资建设的重点。在重庆沿江布置了17个工厂,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工业基地。配套建设6个工厂,形成了究整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除了军工企业外,还有一系列民用工厂迁建到重庆。

第三次

计划单列时期(19831996

19832月,中央决定在重庆开展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实行计划单列体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从1983年到1988年,重庆引进了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对一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第四次

持续快速增长期(1997年至今

1997年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了体制条件和发展机遇,到2011年,重庆工业产值和全市生产总值均突破万亿元大关;从2016年起,重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据马述林《重庆工业发展——历史与愿景》整理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次重庆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进行简要评析。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美国人口稀少;19世纪以来,美国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1840年,每个白人妇女平均生育6.14个小孩,到1860年,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830年美国的近1300万人口中,出生在国外的人数不足50万,但是1832年,移民人数增加了6万,1837年增加了近8万。1790年,每30个美国人中有1人生活在城市(人口规模在800人或以上的被称为城市);1820年,美国城市人口比例是1/20;1840年是1/12。

图1

图2

(注:图1是1620—1860年间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是1821—1840年间美国每五年中的移民总数示意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提出一个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