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朝阳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33 浏览数:480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B.形成南粟北稻农业格局C.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D.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

2.

《韩非子》记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②为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提供了一手资料

③实证了中国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过程   ④应以科学态度辩证认识古史传说材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

《诗经》、《尚书》、青铜铭文中屡见 宗周 一词,指周王室或镐京。《诗经》有言 君之宗之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

A.内服制度B.宗法制度C.礼乐制度D.禅让制度

4.

西周时期,戎狄主要居于周朝西北部边境地带。春秋时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进入中原,与各诸侯国杂居,填充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很多空地。这一变化(  )

A.加剧了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逐步确立C.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D.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5.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人性本恶B.老子提出相生相胜C.荀子主张隆礼重法D.邹衍提出道法自然

6.

《阿房宫赋》写到: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B.农民起义、秦朝灭亡C.焚书坑儒、统一货币D.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7.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以上言论出自于(  )

A.《史记·李斯列传》B.《荀子·强国篇》C.《汉书·董仲舒传》D.《汉书·景帝纪》

8.

北魏孝文帝下诏: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这一措施(  )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9.

《齐民要术·序》中有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  )

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10.

下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与此银饼相对应的制度是(  )

A.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D.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11.

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描写当时都城临安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 ,百市买卖 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反映了当时(  )

A.朝廷已经放弃抑商政策B.海外贸易规模受到压制C.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D.临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

12.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中管辖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  )

A.行都指挥使司 台湾省B.行中书省 台湾府C.驻藏大臣 台湾办事大臣D.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13.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14.

图1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  )

A.尚书台B.政事堂C.枢密院D.军机处

15.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尼布楚条约》 册封五世班禅 平定噶尔丹叛乱 ,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B.清政府对西域的管辖C.康熙维护统一的措施D.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16.

下面是清朝某位皇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隐含着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反映清廷沦为列强侵华工具D.承认中英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7.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集团在军事上的失误B.天京变乱元气大伤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8.

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19.

对下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

注册时间

企业数量

资本总额万元

1914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8月—1920

272

117434500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敛财
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

1916年胡适撰文指出 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而皆懂。 胡适意在(  )

A.否定传统文化B.推动文学革命C.提升平民地位D.批判封建伦理

21.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

时间

193111

193410

193510

19379

主要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而发展B.见证了国共从合作到对峙到再合作的历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的历程D.反映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22.

在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某军祝贺: 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此军是(  )

A.工农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解放军

23.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堪称诗史。下列诗词与地图形势相对应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4.

老照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下面老照片能印证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在京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B.北京青年学生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卖国
C.北平学生游行示威反对 华北自治运动 D.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25.

以下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百团大战 ②孟良崮战役 ③淞沪会战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

26.

毛泽东在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 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 以下叙述属于十二年中 做对了的 有(  )
①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要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③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④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

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制定

断绝与西方国家一切经济文化联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完全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B.②C.③D.④

28.

三线建设 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十多年。在贵州、陕西及鄂西、湘西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在西部地区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可见, 三线建设 (  )
①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②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③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④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9.

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大纲,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理程D.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

30.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 一带一路 的倡议,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主导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C.侧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D.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合作

二、材料阅读

31.

制度创新(16分)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 大变局 的具体表现。(6分)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 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分析三省六部制对当时政治的影响。(6分)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3)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改造政治制度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的主张有何相同点?(4分)

32.

民族交融 (13分)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重熙五年(1036,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西夏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

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

大庆四年(1147,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

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

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1)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影响。(5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8分)

33.

百年伟业(26分)
1920年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 经济改造 到唤起 觉悟 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1921年2月,蔡和森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指出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完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6分)

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

序号

时间

       

19351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3

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2)说出表中两次会议的名称,并简述其所蕴含的转折性意义。(6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3)从表中选择两个英雄人物,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英雄事迹彰显的时代精神。(6分)

序号

年份

史实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1979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0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1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1992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7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000

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发展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5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4)阅读上表,围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某个侧面,选出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主题,运用这三条资料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