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0.2014届 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7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 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2.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3.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而清人戴震指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4.

下方是一幅遮住图例的地图,题为 1914年的亚洲 。图中 /// 阴影覆盖地区属于(  )
 

A.英俄殖民地B.法俄租借地C.英俄势力范围D.法俄势力范围

5.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 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 家庭革命 婚姻革命 教育革命 社会革命 佛教革命 祖宗革命 经济革命 产业革命 科学革命 国民革命 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6.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 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中山明确回答: 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孙中山说袁世凯 鼓动共和久矣 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
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

7.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 这里的 会战 指的是(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

8.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说: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罗马帝国灭亡后,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的终结,西欧进入分裂割据
②罗马文明的很多元素在中世纪以来得到传承(如罗马法和基督教等)
③从制度的优劣得失或从文明的传承关系等视角比较唐与罗马的灭亡
④钱穆所言 中国 是指中国的传统文明,唐朝对中国传统文明有重要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无知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10.

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 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不合乎美国历史的有(  )

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

11.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落后,必然处于挨打受欺的地位
C.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列强的社会生产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D.西方列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东方国家还在继续闭关锁国

二、开放性试题

13.

美国 边疆学派 认为: 疆界 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问题: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三、材料阅读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孙,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摘自《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初 文景之治 的各项措施并评述。(9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

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 民族之矛 ,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战争责任认定有什么不同?(6分)
(2)国际社会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处理分别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影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达64年。据统计,185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上40%的机器,半数的棉纱和铁,2/3的煤;187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一半的铜;1880年已拥有世界商船的1/3。凡属议会通过的议案,女王总是毫无例外地签署,使之尽快成为法律。她逐渐沦为 统而不治 者,丘吉尔夸奖她 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 。1842年12月,她批准了由中英政府签署的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她为自己的国家又打开了一条新的殖民通道而踌躇满志。在她弥留之际,她最不放心的却是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的侵略者们,用手势及书写的方式询问关于战争的一切细节。

——《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概括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民尊敬的原因。(6分)
(2)简评材料二的观点。(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