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的变迁】(14分)
材料一
汉冶萍公司全称
“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它由湖北汉阳铁厂、湖北大冶铁矿铁厂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是亚洲当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有
“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之称。
表1 汉冶萍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
时期
|
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
|
1904—1911年初创
|
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以及查账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各主体间权责关系及分权制衡机制较明确,以总理、协理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形成。
|
1911年辛亥革命
|
中断
|
1912—1917年调整
|
建立了董事会责任制,因对日借款设最高级顾问工程师和会计师顾问,治理结构的独立性受损。
|
1918—1925年重大调整
|
董事会有一定权力,但实权逐渐落入经理人手,经理负责制形成。
|
1926—1937年日方势力渗入
|
因对日借款设整理委员会、工务所、日本工程和会计顾问,治理机构形同虚设。
|
1938—1948抗战以后
|
武汉沦陷后汉冶萍公司成为日本侵华工具,抗战后国民政府接收,治理结构终结。
|
——摘编自邓亦武吴巍《汉冶萍公司治理结构变迁及其历史局限》
材料二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于1958年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资委直管的骨干企业。……由于历史原因,1992年人均年产钢不到40吨,与世界先进水平想必差十几倍。为解决这个问题武钢大胆改革,把非钢铁生产部门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改制后武钢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营管理格局,人均年产钢在本世纪末达到200—250吨。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以销定产,公司还在全国建立市场快讯网,及时调整销售策略。……1992年11月,国家计委等部门发文同意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武钢集团和实行股份制改造。改组后的武钢各项工作都跨上一个新台阶。
——摘编自熊采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改革开发中加快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冶萍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改革的背景。(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