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2 浏览数:431

一、单选题

1.

西周推行君主与众卿共同商议大事的朝议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当时(  )

A.保留了原始民主遗风B.周王权威地位尚未巩固C.王位世袭制岌岌可危D.中央无力控制地方势力

2.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3.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的依据是中正对士人的评价。中正提供的 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籍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道德伦理观念依然稳固

4.

1944年,成都一唐墓中发现雕印单页《陀罗尼经咒》,其右边一行汉字可识别出: 口口成都县口龙池坊口口口近卞口口印卖咒本 ;1966年,韩国庆州发现一卷雕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其中使用了武则天称帝时所制的新字。这说明唐朝时(  )

A.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B.雕版印刷技术源于成都地区C.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D.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5.

清代前期,南方各地形成 一田二主 制度,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者可以单独典卖。有些富裕的人甚至绅缙、土豪,往往置买土地使用权,再行出佃;也有的在购得土地使用权后,使用雇工经营。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  )

A.推动了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产生C.导致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D.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6.

下图所示为魏源著《海国图志》中的蒸汽船图解。据此可知,《海国图志》(  )

A.强调抵制外辱的重要性B.侧重介绍西方的军事技术C.有利于开阔人们的眼界D.认识到工业强国的必要性

7.

下表为1842~190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岁入

比重

(%)

岁入

比重

(%)

岁入

比重

(%)

岁入

比重

(%)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6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A.传统经济结构依然稳固B.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C.商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8.

1924~1926年,国民党开展的民众运动已具有一定声势,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其成效还是显著的,青年运动也不乏影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B.国民党社会威望高C.共产国际的帮助D.国民党的适时改组

9.

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 三查 (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 三整 (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此次整党运动(  )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C.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10.

1954年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七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提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工人阶级中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运动随即提高一步,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技术革新运动。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工业化建设得到群众积极响应B.经济建设犯了 的错误C.抗美援朝激发了工人爱国热情D.科学技术摆脱了落后的面貌

11.

公元前4世纪前期,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批评公民大会参与者的无知和盲从,并借一位公民之口表达了所有头脑清醒人士的心声: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见,这一时期的古希腊(  )

A.公民大会无法正确决策B.公民群体政治地位下降C.公民普遍缺乏理性精神D.城邦民主制的弊端凸显

12.

月亮社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家俱乐部,会员中有些是著名的发明家和实业家。在会员研讨中, 制陶师韦奇伍德谈到他制作陶器时遇到的困难,而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就会提出他的解决办法。……瓦特谈的是蒸汽机如何制作、如何销售 。据此可知,这一社会组织(  )

A.有助于英国的工业化进程B.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理念C.促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13.

一战期间,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接任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在英国,妇女甚至组成了军队妇女政治团队;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由此可知(  )

A.战争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B.英国政治生活中性别歧视消失C.妇女解放是时势发展的结果D.妇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4.

在1948年6月开始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只限于水、陆交通,一直开放空中通道;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经过双方秘密会谈,1949年5月12日,苏联取消了封锁。这表明此时(  )

A.美苏极力避免正面交锋B.德国成为美苏对抗的焦点C.美苏对抗限于经济领域D.美苏意在改变柏林的现状

15.

法国诗人布勒东(1896—1966)强调理性和外部世界是深受资本主义污染了的,只有在人的潜意识中才深藏着有待发现的、未受任何干扰的、有价值的真实,只有在梦幻中才能找到对现实的超越和绝对真实的 超现实 。在此,布勒东(  )

A.摒弃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B.强化启蒙时代的理性原则C.丰富浪漫主义文学的内涵D.揭示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16.

下图所示为1960~1980年美、日、(西)德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日本经济利用美援超越德国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D.各国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加强

二、材料阅读

17.

民族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手段和方式,在多民族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的历代清帝,十分重视治边与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先后颁布的法律有《蒙古律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理藩院则例》等。根据边疆少数民族的特点,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对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在维吾尔族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对边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首先是 众建而分其势 ,使上层人物相互制约和牵制;其次是厚待边疆蛮夷上层人物,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予以体现。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尤以土司地区的学校教育最为成功,发挥了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也增进了他们的国家观念。雍正前期的西南边疆,存在部分土司纵恣不法、危害社会等严重的问题。为此,雍正朝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及其善后的措施,扫清了清朝深入统治这些地区的障碍,外来人口得以大量移居西南边疆,有效缓解了内地人口激增造成的压力。清廷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隔绝民夷及禁止民夷往来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此类政策的负作用日益明显,最后被迫废除或修改这些政策。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始终坚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政府即把让各族人民摆脱贫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项重大措施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多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生活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代前中期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并运用唯物史观简要评价清代前中期的边疆民族政策。(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原因。(7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既然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议题在晚清时就已经出现了,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观点的更新,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和政治中,而且体现在生活之中;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等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消除政治社会黑暗的关键在于思想文化,这是当时的一个新思想。

——摘编自王汎森《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是连续的吗?》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演变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推进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早,但传播内容较为碎片化,传播进程缓慢。随着近代中国阶级力量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在 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复杂局面中,各阶级为宣传自身立场选择了不同的社会思潮:孙中山在对早期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宣传中,强烈批判资本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时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传播,激发了国民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二次传播;胡适对实用主义思潮的宣扬也从侧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提示。

——摘编自赵琛、赵炫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路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 在何处。(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根本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庚子之变以后,中国面临自有国家以来未有之奇变, 育学兴才,实为当今急务 。1901年9月,清政府命令各省城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与普通学堂并行的还有专业教育学堂,包括师范学堂及各类实业学堂,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了大量的西学课程;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并且鼓励自费留学。1903年11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汇奏《奏订学堂章程》,即 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个经颁布后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学制。1905年9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并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同年12月,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六部之前,并裁撤国子监,归并学部。1906年,清政府裁撤各省提督学政,另设提学使司,长官为提学使,统管全省学务,并归督抚节制。

——摘编自孔祥雷《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等

(1)概括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6分)
(2)指出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的意义。(6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7年11月7日,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做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 鉴于我们没有军队,鉴于前线士气低落的部队完全有病,鉴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进攻而必须利用一切喘息机会,即使是最短暂的喘息机会,代表大会认为,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极其苛刻和极其屈辱的和约 。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阵营的实力显出了劣势,德国渴望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打算先从协约国的薄弱环节——俄国取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苏俄退出了战争。但是,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开采量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该条约的签订引发了苏俄国内的不满情绪,也招致了协约国的干涉。

——摘编自刘换《布列斯特和约》评析

(1)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6分)
(2)分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陈实功是明代东海通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外科专家。他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 列症最详,论治最精 ,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享誉海内外。陈实功把医术作为 仁术 ,提倡从医律己的道德规范。陈实功擅长养生强身,防患于未然。他强调人要控制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 陈实功重视日常调理: 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若不加调摄,百病岂能愈乎? 在陈实功看来, 德为福寿之本 ,讲究养生,还必须注重道德修养。陈实功还根据肠胃弱、消化不良等症,用八味中药加糯米、白糖配制而成糕状食品,也称为 八珍糕 。陈实功的八珍糕出现后,我国的传统饮食中以八珍命名的食品就屡见不鲜: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等,从中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食疗食养文化。

——摘编自泽峰《陈实功与八珍糕》

(1)概括陈实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6分)
(2)简析陈实功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