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0 浏览数:342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皿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并且越晚越多装饰性与趣味性。此现象表明(  )

A.礼器平民化凸显B.礼乐文明臻于完善C.文化世俗性增强D.宗法关系走向消亡

2.

图1是居延汉简的习字简(部分),习字者是在边塞军中服役的小吏。从中得出的合理信息是(  )

图1

A.官吏处理文书的技能得到重视B.书法名家技艺高超C.简中的文字是秦朝的官方书体D.民间书信往来频繁

3.

钱穆认为,谏官在 隋唐为宰相僚属,所以纠绳天子,非纠绳宰相。至宋代,三省制废,乃脱离宰相而独立。而言谏之对象,则已转为宰相而非天子。 谏官设置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宰相地位逐渐下降B.君主专制统治加强C.言官权力日益扩大D.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4.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

A.批评心学清谈B.继承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5.

图2 是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煤产量和外销量变化示意图,可见该企业(  )

图2

A.生产技术国内领先B.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C.甲午战后发展较快D.逐渐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

6.

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关于孔子的文章,1913~1915年计207篇,几乎全是尊孔之作;1916~1919年计178篇,主题逐渐转向批孔。此数据最适合于探究(  )

A.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诱因与作用C.西学东渐对儒学的冲击D.白话文运动的形式与内容

7.

《红军长征记》又名《二万五千里》,是毛泽东 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国外进行大规模募捐 的需要而在1936—1937年组织编写的一部长征回忆录汇编,这是由长征亲历者写成的原始记录。该书(  )

A.是一部个人创作的作品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有利于长征故事的流传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8.

1941年5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 希望在和平状况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 这表明(  )

A.美国放弃在华所有的权益B.欧美认可中国政治大国地位C.世界局势朝和平方向发展D.中国抗战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9.

图3是1957年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宣传画《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展示 一五计划 建设成就B.体现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要求C.表明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响应 三个面向 教育方针

10.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但中法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正如周恩来总理在向来华谈判建交的法国代表富尔所说,双方事先并未交换过意见,但表现出来的行动却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两国都(  )

A.主张禁止核试验B.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C.具有相同价值观D.奉行自主的外交政策

11.

图4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示意图(局部)据此可知(  )

图4

A.八十年代初期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市民B.城市改革以后市民人均收入增长相对缓慢C.南方谈话以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升

12.

启蒙时代是科学革命被发现、巩固和成功普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普普通通的人都能认识到科学革命是一桩异乎寻常的事件,是自宗教改革以来西方发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剧变,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壮观的知识征服激起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兴趣。由此可知(  )

A.启蒙时代发生了科学革命B.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被后人解释重构D.知识权威取代了信仰权威

13.

英国约翰王治下的贵族要求制衡王权并为此而战,迫使国王签署1215年《大宪章》;查理一世与议会长期交恶导致内战爆发,结果于1649年被处死,君主政体就此中断了一段时期;詹姆士二世与议会的斗争导致了1688年的 光荣革命 。由此可见英国(  )

A.政体经常变迁导致政局动荡B.有长期的君主立宪传统C.王权受到了贵族或议会牵制D.议会至上原则受到挑战

14.

1917年3月初,首都圣彼得堡出现了食品匮乏,妇女举行了大规模示威,士兵哗变并加入了工人罢工,他们组织了苏维埃以便接管工厂和军营,议会中的政党领袖在克伦斯基领导下组成了临时政府。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

A.布尔什维克发挥领导作用B.俄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C.苏维埃成为议会主导力量D.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变革

15.

不结盟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公开的中立,从理论上说,不结盟运动的内部成员不与冷战中的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事实上,许多国家都与某一个超级大国有着密切联系,这种情况导致其内部的分化。这反映出(  )

A.冷战时期 选边站 并非唯一出路B.成员国建立稳固的统一战线C.与超级大国关系密切违背运动宗旨D.内部的分化导致该联盟瓦解

16.

图5为21世纪初国际投资流向图。对此解说正确的是(  )

A.欧美成为世界主要资本输出地B.中国吸引的国际投资最多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西亚石油出口被欧美控制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北京城初建时的城郭是方形,符合前朝历代都城的传统形制。但是由于实际的地理状况不可能是均质的,北京城自元大都时期就受到地形与河湖水系的制约,是在理想的范式与现实中调和的产物。明朝由于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威胁,嘉靖三十二年(1553)加筑外城。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8公里,成为北京城最明显的标志。皇宫坐落在中轴线上,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两侧,专制皇权对城市乃至国家的控制以这样一种集中的带有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到极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划分都市为若干区,以定规制。凡楼房之高大,距离之远近、建筑之性质等事,皆随区而定,区中住民所营事业,亦有一定之取缔。如住宅区,不得开设工厂,商埠工场皆有相当地点是也。市之中心,必有公园及公共楼房,如市政局、图书馆等,环聚一处,名为市中心。复于各大道之当眼处,或于数街聚合之点,建立伟大之建筑物,如教堂或戏院者,以壮观瞻。德国都市之规划,亦不仅仅为现在设想,且有预定百年以后之扩张设计者。故德京柏林百年后之扩张至何程度,街道建筑之设施如何,早已有预定之计划。

——孙科《都市规画论》(1919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北京城建设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都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8分)
(3)据材料简析明北京城与德国都市建设上的差异。(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图6 文化多样性                                                               图7 生物多样性

根据图文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北魏孝文帝时期,汲取了少数民族政权因强悍暴虐、迷信武力统治而迅速灭亡的教训, 吸收了儒家以德为政的思想,缓和社会矛盾,特别重视社会救助。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多次派人到灾区视察灾情,询问百姓疾苦,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 (或谷) 帛为主,还有免除 杂徭 ;对于贫老和 不能自存者 ,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还诏命 宜时访恤,以拯穷废 。孝文帝的这些社会救助措施确实缓解了人民疾苦,稳定了社会秩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重视社会救助的原因。(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7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拿破仑形象

作品

诗句摘录

面孔一

《皇村回忆》

(1814

拿破仑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都化为灰烬

面孔二

《拿破仑》

(1821

奇异的命运已告终结,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人民的憎恨已熄灭,而不朽之光却在闪烁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面孔三

《你是受谁的派遣为什么把你派来……

(1824

你是受谁的派遣?为什么把你派来?你这样忠心地维护什么:恶行,美德?为什么闪光?为什么熄灭?

——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作家普希金笔下拿破仑的前两副面孔,并说明影响其形象塑造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孔三体现的普希金对拿破仑认识的新变化,分析影响其评价拿破仑的主客观因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