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海淀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2年 题数:27 浏览数:494

一、单选题

1.

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下各项符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湖北省松柏汉墓 48 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乡级户口簿,记载了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江陵西乡的户口情况,其部分内容如下:

户数

大男

小男

大女

小女

人口总数

数量

1196

991

1045

1695

642

4373

(大男、大女:年纪 15—56 岁的男子、女子;小男、小女:年纪 7—14 岁的男子、女子) 
《二年西乡户口簿》对人口的详细统计,有利于(  )
①均田制度的推行 ②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③方便征收人头税 ④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开元二年(公元 714 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 常平之法,行之自古, 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 ;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粮食 即令减价出粜(卖出)”。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B.保证仓储充足C.宗族内部救助D.稳定粮食价格

4.

下列中国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5.

清朝政府规定: 民间嗣后买卖田房,必须用司印官纸(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写契。违者作为私契,官不为据。 即百姓发生财产纠纷,使用没有在官府登记的 私契 作为凭证,官府不予采信。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土地租赁中注意保护佃户的权益B.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管理C.政府限制土地买卖以压制商业发展D.中国契约制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6.

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 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 。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  )

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7.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8.

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官员中岛雄记述了戊戌变法期间清朝官员对变法措施和康有为等人的意见, 康氏之议论甚高,而不切合实际 康有为的官制改革案在士林中均不以为然 ,而光绪帝为消除改革阻力 罢免六部堂官 则是把改革事业放在各种怨恨的漩涡之中 。以上材料所反映出的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  )
①反对变革的守旧势力强大 ②权力集中在皇族手中
③维新派操之过急激化矛盾 ④清政府改革中央机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1942 年,胶东根据地领导指示: 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 此时中国共产党(  )

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C.实行减租减息,以 三三制 原则进行政权建设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0.

从 1965 年到 1976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 49 个增加到 111 个。这一变化的背景包括(  )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 》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空白处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本草纲目

12.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我国(  )

A.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B.需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C.农业生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D.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13.

1949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 35 岁;70 年后,这一指标上升到 77 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③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④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雅典城邦多山,不适合种植谷物,因此农民种植葡萄和橄榄,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进口谷物。公元前 590 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和规划橄榄的种植,但规定不得因此破坏邻人的土地。依据以上材料,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

A.土地属于城邦公民公有B.受到重商主义政策打击C.形成精耕细作技术体系D.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

15.

阅读下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 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
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 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收协助金与盾牌钱,需在至少四十天前,将有关令状送达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 王国的共同意见 。以上条款(  )

A.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B.促进英国普通法逐步形成C.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的建立D.对国王征税权力做出限制

17.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上文作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B.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D.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 大国一致 原则

18.

1841 年,美国辉格党(共和党前身)人威廉·哈里森担任总统后,把大部分民主党官员赶下台。1845 年,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担任总统,又把大批辉格党人撤掉。当时公职成为对政党服务的酬谢,党魁利用手中权力收买人心。这一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

A.行政效率降低,腐败泛滥B.政党制度建立,轮流执政C.南北矛盾激化,内战爆发D.启蒙思想实现,自由民主

19.

1871 年,德国刚刚统一,俾斯麦宣称只有国家政权采取措施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由政府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与国家的需求相一致的内容。为此德国政府(  )

A.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B.发动对外侵略战争C.将社会救济责任交给社区D.武力镇压工人运动

20.

1929—1931 年部分国家商品进口总额和税率变化情况

(各国商品进口总额指数:1929 年=100)

美国

英国

日本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税率

(%)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税率

(%)

商品进口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税率

(%)

1929

100

137

100

108

100

664

1931

4749

179

862

152

5573

904

对上表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B.破坏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各国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萎缩D.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21.

阅读下图,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的背景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B.航天技术的发展C.电子商务的普及D.欧洲一体化发展

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
以上变化反映出(  )
①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②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材料阅读

23.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12分)
材料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 华夏 )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 攘夷 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 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 秦人 ,至汉中叶, 渐改称为 汉人 ,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 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8 分)
材料二

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

传播情况

A

清末新政期间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B

民国初期

1912 3 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等发起成立了中华民族大同会初名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满族人恒钧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参加了此会。该会发起电文写道: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

C

抗日战争前期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有关中华民族的著作大量出版,如郭维屏《中华民族发展史》(1936 、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1937 等。这些著作都梳理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认为无论汉、蒙,或其他各族之光荣事迹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耀,以传播全民族整体化的中华民族意识。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2)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说明其传播中华民族观念的目的。(4 分)

24.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背后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10分)
材料一
明清继承历代弥封糊名、誊录考卷等一系列防弊措施,以及考试组织的逐渐严密,使科举竞争有了较为平等的保障。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文体, 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形式有严格规定,内容的要求也很苛刻,必须 代圣贤立言 ,并以程朱理学为依归,若自由发挥,必遭黜落。当时人认为,八股文使读书人 笃谨自守,潜移默化,有补于世道人心者甚多 ,有助于培养忠义之士,也有人认为八股文 全属空言,毫无实用
《明神宗实录》记载, 绩学博一第者,强半寒素之家 ,可以与历史学者何炳棣统计,明清时期来自平民家庭的举子共占 42.7%这一结果相互印证。

——摘编自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1)根据材料和所学,评价明清科举制度。(6 分)
材料二
国务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 年 6 月)》节选三、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
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加强管理, 制定具体办法。……
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
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及所属企业的产权代表,由政府和投资机构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任命,经理由董事会聘任。
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产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人选, 择优任用。
(2)概括材料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说明以上措施的背景。(4 分)

25.

民法是近代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

《拿破仑法典》

《德国民法典》

编纂时间

18001804

18741900

渊源

习惯法、罗马法及革命时期的立法

既继承罗马法传统,又较多地采

用了日耳曼习惯法的规范

内容特点

所有法国公民,不论其出身、民族、文化, 都无一例外地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

给予动产与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

对农业财产,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制度予以详尽的规定,对农业劳动关系包括耕畜租赁关系的规定有二十多条,但很少涉及工业财产权,更无知识产权的规定;

没有规定法人制度,而对于雇佣的规定仅仅两条

规定公民在民事权利上平等,肯定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的原则;

首次对法人概念及各项具体制度作了详尽规定,成为各国立法的楷模近代意义的法人 概念伴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发展而确立

对人身雇佣契约作了详细规定,

积极维护雇主利益

阅读材料,比较《拿破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开放性试题

26.

巧克力现今风靡全球,可可则是制作巧克力的最基本原料。(10分)
已知最早食用可可的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其文化在公元前 1200 前后繁荣起来。他们依靠烘干、捣碎的可可豆来补充能量。随后玛雅人继承了这个习惯,他们用捣碎的玉米和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13 世纪,阿兹特克人将玛雅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并从他们那里学会了食用可可。阿兹特克人在可可饮品中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美洲的 发现 给大西洋两岸的饮食习惯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墨西哥妇女和西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给西班牙人当差,从而学会运用双方的传统食材和烹饪方法。殖民者习惯在可可中加入新传入美洲的蔗糖或胡椒等调味,并将之称为 巧克力 。巧克力引进西班牙后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打发时间、摆阔、显示身份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在世界贸易的驱动下,可可生产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并从中美洲移植到加勒比海地区、印尼和非洲等地。17 世纪中期,作为优秀航海家的荷兰人,成功地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了可可的贸易垄断;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使用巧克力,专门饮用巧克力的餐具也应运而生。17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 盖尔德麻尔森 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 22.5 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 19535 件,数量仅次于茶具。

——摘编自【意】克拉拉·瓦达·帕多瓦尼、吉吉·帕多瓦尼《巧克力百科全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巧克力(可可)的流行史。(10 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过去二百年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14分)
材料一
1700 年至 1841 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 8000 人上升到 235000 人。从 1780 年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 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
1842—1844 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 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 ,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 500 或1000 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 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 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 而污浊沉闷,而且 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 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 。尽管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1)1840 年一位市民认为, 曼彻斯特财富和商业统治地位的获得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6 分)
材料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

中国城市的地域分布(1933—1936 年)(单位:个)

城市数量

人口规模

100 万人

以上

50—100

万人

20—50

万人

10—20

万人

沿海省份

5

3

10

19

内地省份

0

1

8

1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8 分)

Baidu
map